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2月下/第4期
以武修德 提升育人实效
2023-02-22 11:0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 李成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成都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同时,学校着力突出体育院校特色,发挥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育人作用,打造“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色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育人的新方法、新路径。

深入挖掘优秀武术文化中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术德并重的优良传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习武人崇尚武德,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武有七德”。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习武人心目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着武术育人的价值取向。武术所遵循的“德、严、谦、勤”的行为准则以及尊重对手、诚信竞争的精神既是现代文明的渊源,也能够在现代育人体系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武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一种人体攻防技术或强健体魄,更在于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成就健全的人格。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多方面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还能对学生思想道德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打造“三全育人”改革的“成体样板”

成都体育学院通过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结合建校80年来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积淀,汇聚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育人资源,打造“三全育人”改革的“成体样板”,引导师生讲好成体故事、唱好成体声音,不断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汲取传统武术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三全育人”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医学专业的创始人,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郑怀贤,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他在奥运会上展示的中国武术,用武术文化唤醒国人的自强精神。学校通过梳理郑怀贤育人思想,为郑怀贤塑雕像,讲好郑怀贤故事。同时,深入挖掘提炼郑怀贤的武德、武医精髓,编撰了《郑怀贤武学系列丛书》等著作;以郑怀贤先生的武医思想为核心创编的《郑氏伤科推拿》已成为学校体育类、医学类专业的重点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国内高校第一个体育文化博物馆。2011年7月,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正式开馆,通过中华传统体育陈列和校史陈列等,充分传播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有20余万人次到馆参观。发掘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学校编著了国内第一本《体育美育教程》,突出武术项目所蕴含的美育功能。通过开展校训征集、“成体人精神”大讨论,形成“行健不息,积健为雄”的校训、“团结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严格严谨,精心精良”的教风和“勤学苦练,一专多能”的学风。在校园设置武术文化雕塑,在教学楼、训练馆、学生宿舍区设置武术文化墙,将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融于“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之中。

梳理提炼武德行为规范,促进师风学风建设和学生行为养成。在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中,学校制定《成都体育学院教师行为规范》《成都体育学院学生行为规范》《成都体育学院武德教育手册》,将武德教育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以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全校师生以文化的熏陶、约束和激励,学校师生逐渐培养出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武德精神,提高自我修为,形成独具特色的“坚韧不拔的集体人格、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和谐包容的人文氛围、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成体人精神;制定学生“十不可”“习武十戒”,利用“两微一端”大力宣传,用武德约束和指导个人的行为准则。重视新生入校、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增强活动仪式感,将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重师长、惩恶扬善、善于忍让的武德修养融入学生日常操行之中。特别是武术专业的学生,课前课后行“抱拳礼”,路遇师长“侧身、问候、让行”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打造特色育人品牌。2020年,成都体育学院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武术学院入选全省首批改革试点院系,2021年学校“文化育人”项目《传承创新以体育人——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文化铸魂工程》在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评选中成功立项。为植根以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为代表的体育特色,学校推进“专业+思政融合”机制,立足专业,设置“体育+思政”“医学+思政”“新闻+思政”“文化+思政”等课程,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打造育人新格局。以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三节”和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推进实施武术文化特色项目,通过大学生武术社团活动、道德情景剧创演、武术文化舞蹈、课前十分钟武德宣讲,开办“成体大讲坛”“武术文化大讲坛”及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将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亮点。其中,学校大学生武术社团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道德情景剧创演项目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武舞结合的舞蹈《搏》《远航》《龙的传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责编/黄薇)
编辑:丁志鸿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