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
党建引领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2-10-31 15:0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 刘芸秀

艺术人才培养是艺术院校的根本职能,是其核心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共同致力于实现教育“四为”目标。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作用,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是当前摆在艺术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党建与艺术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

党建质量高不高,引领作用强不强,是党的教育方针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更是人才培养方向是否正确的关键。加强党建的目的就在于要确保人才培养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只有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才能确保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建引领是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只有党的建设有力,党的领导有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艺术教育规律、统一育人价值理念、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输出更多党和国家事业必需、社会急需的优秀人才。

党建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二者共同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作用,致力于实现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目标。这些优秀艺术人才走向社会后,又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下,更好地用艺术语言传播党的声音、弘扬主流价值,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价值观念的共同进步。

党建引领艺术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征差异明显。相对而言,艺术院校处于价值多元化浪潮前沿,艺术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更鲜明的个性特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一些学生思想活跃、崇尚自由,热衷于追逐时尚潮流和大众文化,对党史、国情缺乏深刻认知。尤其是在世情、国情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严峻,负面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日渐加剧。这既增加了党建引领的难度,也凸显了党建引领的重要性。

从学校层面看,实际工作和执行机制还存在不足。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政治核心和纽带。但就现实而言,一些艺术院校党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和政治保障功能尚未完全凸显,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也未充分发挥,党建与教学科研、艺术展演等工作结合不紧,导致党建责任落实“上热下冷”,党建工作开展简单化机械化,影响了党建对艺术人才培养引领作用的发挥。

从执行层面看,党建意识和能力素质还有不足。相对来说,艺术院校党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党务培训等方面,与规范化标准化党建工作要求还有差距。基层党组织党建意识不强、党务工作能力不强、组织和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仍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党务工作者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找不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

党建引领艺术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党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引领,重点是方向引领。要注重从艺术专业教学、艺术创作实践、艺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多向发力,切实把党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把关定向、服务保障和引领促进作用发挥出来,确保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是党和国家需要的、符合“四为”要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以党建引领艺术教学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三个结合”,严把人才培养政治关。坚持组织建设与机构设置结合,积极适应学校管理模式、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实际的新变化,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探索建立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延伸党组织触角。坚持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健全领导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目标管理,激发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活力动力。坚持党内活动与学生成长结合,广泛开展诸如“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特色党建活动,并注重发挥“双带头人”、党员专家教授、专业课教师导思想、导人生、导专业的“三导”作用,潜移默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价值塑造。

以党建引领艺术创作的正确导向。依托组织优势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创作导向。要深挖艺术专业课程思政要素,探索组建“思政+艺术”教师团队,依托专业教学阵地推进“课程思政”,将德育融于美育之中。要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的艺术创作氛围,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展演有正气、接地气的艺术精品,用艺术的感染力引领社会风尚。要用好实践资源,把专业课堂搬进文化遗址、红色基地、社区村寨,把艺术作品带到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涵养师生的艺术品德和为民情怀,真正把人民艺术观植入头脑、融入思想,体现到具体创作中去。

以党建引领艺术实践的服务指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艺术教育的职能使命,是艺术院校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发挥“艺术+”党建优势,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组织党员师生深入社会各领域开展文化服务,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紧贴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区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实现艺术为时代发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校地、校企、校所合作,着力将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契合度。

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艺术院校必须保证艺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与党的教育方针贯通一致,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德艺双馨、具有人民情怀的优秀艺术人才。(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责编 / 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