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动力”
2022-09-20 12:0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西南交大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三道“关隘”——

文 / 本刊记者 黄薇

1月12日一早,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金色牌匾徐徐展露,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正式揭牌, 标志着四川省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平台的运行,将有助于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四川方案”的重要举措。

为破解长期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西南交大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项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 如今不仅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其成果也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西南交大与罗世辉教授团队签署的中国第一份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协议。

科技成果转化的“破冰”行动

“我和团队攻克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料项目’难题,从 2004 年起申请了6 项发明专利,到 2010 年还未实现转化。这并不是说我们这个项目没有实用价值,而是要实现转化太困难了。”西南交大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其新教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感到无奈,“由于成果转化奖励审批手续复杂、产权归属不明晰等原因,项目很长时间内都无法推向市场。”

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像杨其新教授团队这样遭遇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人不在少数。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转化难,难在有三道‘关隘’。”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康凯宁介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有“三道关隘”:一是对成果完成人实行“先转化、后奖励”,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科研人员没有积极性, “不愿转”;二是管理干部担心定价低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被追责,“不敢转”;三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技术 成熟度低,导致“没有成熟成果可转”。

面对这些困难,如何破题?激发活力是必由之路。西南交大创新体制机制,开始了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探索。

“从 2010 年开始,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提出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康凯宁介绍“,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是西南交大首创的术语,其核心含义就是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单纯的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混合所有,将“先转化、后奖励”转变为“先确权、后转化”,解决科研人员“不愿转”的问题。

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验的“破冰”之举,2010 年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将杨其新教授的 6 项专利作为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验的第一个案例,成功将由西南交大所有的专利变更为该教授团队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所有,然后经第三方评估作价500万元入股成都嘉州新型防水材料公司,杨其新教授团队持有其中的 300 万元股份。该成果在成都嘉州新型防水有限材料公司内又经过3 年多的产品化研发,在 2014 年完成了产品化,现已实现销售收入4500 多万元。

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在西南交大揭牌。

从试点到四川改革创新试验

2021 年 3 月,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李群湛教授牵头的“新一代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团队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目前,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转化的成效显著,以自主知识产权、合作共赢生态锁定了千亿市场。该核心技术能够投产使用,离不开同相供电技术成果的成功转化。

然而,在同相供电技术成果转化初期,李群湛教授团队也遇到了和杨其新教授团队类似
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

据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 年,学校批准李群湛教授团队成立公司来推广这项先进技术,但在转化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因校外合作方对专利没有所有权, 担心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投资打了水漂。

在探索陷入胶着状态之际,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和四川省改革创新的政策出台给李群湛教授团队等“探路者” 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5 年 5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将四川确定为全国 8 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赋予四川依托科技创新等先行先试权利 ;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明确科技成果权属为突破口,完善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制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明确科技人员与所属单位是科技成果权属的共同所有人。

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2016 年 1 月,西南交大出台《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简称“西南交大九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使职务发明人首次拥有了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明确科研人员和学校可通过既有专利的分割确权和新专利的共同申请两种方式共享知识产权,由此正式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近年来,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相继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

在西南交大,产权的比例确定为学校占有知识产权的 30%,成果完成人团队占 70%。“千激励,万激 励,不如产权激励!”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说, “产权激励激发了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内生动力,突破了科研人员‘不愿转’的第一道关隘,一批长期得不 到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迅速进入了转化阶段。”

近 5 年来,李群湛教授团队已有 70 多项专利完成分割确权,并先后成功转化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同相供电技术成果便是其中之一,现在该技术及其设备已开始在多地推广使用。

随着改革的顺利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上升为四川的改革创新试验。目前,西南交大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 264 项,通过科技成果评估作价入股成立高科技创业公司20 余家,知识产权评估作价总值超过 1.6 亿元,吸引
社会资本近 8 亿元。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相关高校也积极推进改革,成果颇丰。

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根本靠改革。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四川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探索持续推进。

2021 年 6 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专章部署“深化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提出“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改革 2.0 版本已经开启。2021 年 11 月,省科技厅等 8 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选取了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省农业科学院等 7 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退出或部分退出国有资产管理清单,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产权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能消除转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科技成果“不敢转”的第二道关隘被突破。

过去,因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专业的中试平台完成, 但中试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高校没钱投、社会资本不愿投,导致大量科研成果“生在实验室,死在校园内”,无法成功地推向市场。

2014 年,西南交大开始探索用中试平台解决“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的问题,利用省、市、区三级政府提供的 3000 万元科技资金对西南交大 7 项实验室成果进行中试研发。基于前期西南交大中试平台的实际效果和成功经验,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其升级改造为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每年支持中试平台 1 亿元财政资金,面向全省高校院所实验室成果开展中试研发。今年 1 月12 日,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在西南交大揭牌。

“由省财政资金支持中试研发平台并承担主要中试风险是省委、省政府在体制探索上的一大创举。”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表示,该平台深入探索“先中试、后孵化”模式,进而形成突破“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第三道关隘的有效方案,是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四川方案”的重要举措。

通过“先中试、后孵化”模式的规模化,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再到市场化商品的转化,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将加快四川省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孵化出更多自主品牌企业,为建立四川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机制蹚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路径。如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 2.0 版本还在持续向前推进。(供图 / 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责编 / 范吴瑕)

链接

改革真刀破坚冰。西南交大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形成了权属改革的“四川经验”, 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抽屉”。如今,高速铁路道岔及轨道高精度智能检测系统、车载探地雷达系统等关键技术通过中试研发,科研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开展试点近 5 年,已有 45 家试点单位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 1446 项,新创办企业 587 家,带动企业投资近 117.56 亿元。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