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嘱托记在心 铆劲加油干
2022-09-19 15:5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 杨文娟 本刊记者 范吴瑕

“这些年三河村变化太大了!总书记,卡莎莎(彝语 :谢谢)!”

“劳动创造幸福,我们会加倍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富足和喜悦!”

“总书记叮嘱我们: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会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事永远当作大事来办,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3 次到四川考察调研,多次就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他对四川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深切期望、有力指导,成为不断激励“四川实践”迈上新台阶的最强大精神动力。

殷殷嘱托,牢记在心。曾有幸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乡村一线党员干部,感恩奋进、实干争先,正努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

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

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

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初秋的一个早晨,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在金色的阳光中醒来。微风拂过,带来独属于大凉山清晨的香醇味道。转过一个弯,一大片绿油油的冬桃林映入眼帘。极目远眺,绵延的山丘、金色的荞麦地、崭新的民居重重叠叠,构成了一幅色彩浓郁的乡村油画。看着自己和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是李凯到昭觉县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 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年。能够亲身参与、见证凉山州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幸运了。”李凯说。

三河村曾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深度贫困村, 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集中力量啃下的“ 脱贫硬骨头”。2018 年 2 月 11 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河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三河村干部群众奋发图强,开启了迈向新生活的铿锵步伐。

就在那一年,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李凯, 主动请缨来到昭觉县日哈乡力史以等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总书记的亲切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到基层一线,投身脱贫攻坚。”两年后,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李凯被任命为三河村第一书记。

“当时,三河村仍有贫困户 148 户 792 人,2020 年要完成全村整体脱贫任务。”李凯深感重任在肩,他和 村党支部书记某色比日一道,带领全村党员发挥头雁 效应,深化“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党建工程,落实 “五项职责”,签订任务承诺书,实行精准包户制度…… 经过艰苦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新时代的巨变在贫瘠的小山村上演。

2020 年底,三河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全村 816 名贫困村民全部脱贫。2021 年 2 月 25 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李凯代表三河村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总书记您好, 您让三河村的乡亲们脱贫了,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非常想念您。他们托我向您再道一声:‘卡莎莎’。”李凯清楚地记得,当自己接过奖牌说完这句话时,总书记露出了亲切的笑容,重复了一遍“卡莎莎”。“当时我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李凯说,他深深感到,是领袖的深切关怀,给了三河村干部群众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无穷力量。

2021 年 5 月,李凯三年挂职期满,他主动申请延期一年。带领村民进一步探索发展养殖、种植、加工、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开了餐馆。2021 年末,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000 多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的辛劳,李凯的脸晒得黝黑,但他一点都不在乎,“驻村越久,我跟村民的心贴得越近。”李凯告诉记者,他心中有着更广阔的乡村发展蓝图 :进一步建强村党组织,持续扩大种养业规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多元发展……

今年初,李凯的妻子怀孕了,欣喜不已的他很想回家陪伴孕妻,但考虑再三,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再一次递交了延期申请。他说,村民眼里的光越来越亮了, 他们憧憬着更精彩的未来,我要陪伴他们再走一程, 希望他们的生活更甜更美好!

幸福靠自己努力创造

9 月 9 日上午,郫都区战旗村,刚刚完成例行“巡河”工作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德敏,马不停蹄赶往位于游客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督导村里的防疫工作。

对于高德敏来说,忙碌是他每天的常态。

2002 年担任战旗村村委会主任,2010 年担任村党委书记,20 多年来,高德敏始终充满干劲: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开展“三亮”活动 ;创新提出“六步工作法”,开展“十佳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创新土地经营方式,组建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 ;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在他的带领下, 战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2018 年 2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与基层干部和村民拉家常、话民生,考察乡村振兴工作。“总书记的到来,真是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对当时的情景,高德敏记忆犹新,“总书记叮嘱我们,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这几年,战旗村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19 年 3 月,战旗村景区被批准为国家 AAAA 级景区。同年 6 月,战旗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 20 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这也是四川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2020 年,在全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整体部署下,战旗村与金星村合并,面积从过去的 2.06 平方公里扩大到 5.36 平方公里,辖区人口从过去的 1704 人增加到 4493 人。

村子面积变大了,人口变多了,高德敏更忙了。“党组织坚强有力,基层党建有声有色,群众就跟得紧, 事情就办得顺!”高德敏告诉记者,“战旗飘飘”的最大“秘诀”就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村级党组织进一步建强,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这些年,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来到战旗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这给战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在高德敏的带领下,村集体自筹资金吸引村内外的乡村工匠,建成了布鞋坊、豆瓣坊、酱油坊、豆腐坊等展示传统工艺的“乡村十八坊”,让乡村工匠们的技艺得以传承,也为村民们打开了致富大门。2021 年,战旗村迈进集体资产亿元村行列。

“现在村民收入越来越高,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产业也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教研培训产业转型升级。”指着伫立在村头绿化带里的“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八个醒目大字,高德敏自豪地说,不负总书记的厚望,战旗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鲜明旗帜。

为乡村振兴献青春

9 月11 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阳光明媚, 荷田里的荷叶依然密密匝匝,随风摇曳散发淡淡清香;高标准农田里,一畦畦绿油油的西葫芦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水稻已经丰收,莲藕也该挖起来了。”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站在荷塘边说道。10 年前,刘超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硕士,来到基层工作。2021 年 8 月,作为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党委副书记,刘超到永丰村担任第一书记。坐落于岷江之畔的永丰村,是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拥有耕地 6320 亩。

今年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永丰村。在高标准农田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保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刘超回忆,总书记一路走一路问,重点关注了人居环境改善、村民收入、农村基础医疗等问题。刘超告诉总书记,村里进行了厕所改造,建设了化粪池和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进入荷塘,既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又通过莲藕种植增加了集体收入。总书记点头赞许。

“永丰村,好名字啊。永丰永丰,永远丰收!”“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时至今日,总书记亲切的话语一直回响在刘超耳畔。她说,总书记来到永丰村考察,极大激发了党员和村民的干劲。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超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一直坚持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开展好主题党日、群众讲堂、农机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效。”刘超告诉记者,村里的党员敢于亮身份,遇事率先示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紧抓牢粮食生产,把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好……展望未来,刘超信心满满,“我一定会谨遵总书记的教诲,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为乡亲们服好务,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带领全村群众把永丰村建设得更美丽。”(责编 / 王兆伟)

记者手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走在川蜀乡村大地,只见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宽敞洁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这些年来,四川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干”字当头,克服困难、苦干实干,将总书记的暖心鼓励、深情祝福化作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环境美了、幸福感多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紧密了……在党组织带领下,大家正满怀信心向着下一个奋斗目标迈进。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