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一个种粮大户的光荣与梦想
2022-09-19 15:0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多种粮、种好粮,种粮大户助力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文 / 本刊记者 舒小铃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总书记走进试验田,察看水稻长势。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那段时间把总书记去永丰村的新闻看了又看。”中江县种粮大户、金穗源粮食专合社负责人常滔很激动,“这说明国家对农业是越来越重视了,当时选择种地是选对了。”

10余年种地历程,使“90 后”小伙儿常滔从一个种地门外汉成长为全能农机操作手、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大型专合社负责人。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常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带着梦想回乡

经历了春耕夏耘,秋天的田野上,风吹稻香,满地金黄。在四川“产粮第一大县”德阳市中江县,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浪翻滚,阳光照耀下,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回应着农人们一年的辛勤与汗水。

2012 年,常滔回到家乡中江,加入父母的农机服务事业。他们在离老家南华镇不远的永太镇多宝村,动员村民成立了金穗源粮食专合社。专合社目前有成员189 户,成片流转土地 1026 亩,并常年为多宝村及周边村镇村民、种粮大户提供农机服务。

9 月 6 日,金穗源粮食专合社的数架收割机驰骋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收获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多宝村是浅丘平原区,经过整理的土地“路相通、渠相连、田成块”,收割机畅快地穿梭在稻田里,然后与运粮车无缝衔接,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气呵成。

不仅是收割,常滔说专合社从耕田、育秧、管护到加工、存储,全流程都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规模作业。耕地有旋耕机,插秧有自动化插秧机,植保有无人机,灭虫有生物性诱剂、物理静电和荧光灯诱杀,烘干加工还有全套大型设备流水线……现代农业的模样清晰地呈现在这里。

“要让大家看到农机的方便,减少村民种地的辛苦。”常滔说这是自己刚到多宝村时的愿望和梦想。

不过,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具体。那时,多宝村的土地零散、不平整,田间道路也不配套,农机开出门却下不了田。“就像做事浑身有劲却使不上一样。”常滔和专合社成员们经常都得依靠原始的方式种地。

好在助力梦想实现的春风很快吹来。

“春风”助力种好地

中江是四川传统农业大县,2021 年粮食总产量 82.3 万吨,连续 15 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中江县水稻种植面积 42.3 万亩,预计产量 24.7万吨。

由于地处丘区,中江一直存在土地资源匮乏等短板。苦练内功,夯实粮油产业,中江县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狠抓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 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培育,构建高质量农业现代化体系。同时,中江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丘区宜机化改造,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金穗源粮食专合社所在的永太镇,作为中江县重点农业园区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产业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提升。“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实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让农机下田不再难。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中江县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化栽培等集成实用农业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服务和咨询等。“还记得有次我们育秧出了问题,找到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觉得自己解决不了,马上开车到四川农业大学,请大学的老师到现场来帮我们解决难题。”常滔回忆。

农机可以顺利下田,自己对种地也越来越在行, 常滔和他的专合社迈开大步往前走。借助“种粮大户 + 专合社 + 农户”模式,金穗源粮食专合社现在经营土地面积已超过 2000 亩,拥有各类农机数量达142 台(套)。

有了全副武装、门类齐全的农机,常滔又开始了另一种服务模式的探索—种地全程托管。即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专合社提供耕地、播种、飞防、收割、烘干等一条龙服务,村民或种粮大户最后只需以稻谷结算或者以现金支付服务费用。“比自己种地划算。”多宝村四组村民王其英说,由于丈夫在外地打工,家里种地缺少劳动力。从去年起,她将土地交给专合社托管。扣除托管费用,一亩地可以得 310 公斤粮食。此外,她还在专合社务工,每年务工收入有1 万多元。

现在,借助农机优势和作为四川省农科院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德阳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等技术优势,金穗源粮食专合社全程管理的土地已达 8000 亩。全部土地都实行托管的多宝村,农业机械化率已突破 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左右。

常滔驾驶收割机

响应号召种更多地

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在金穗源粮食专合社院里的空地上,停放着几排各式各样的农机,绿的、红的、蓝的、白的,这些颜色各异的农机整齐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小小的农机“乐园”。“所有的农机我都会操作。”凭着大学数控机械专业的良好功底,常滔操作起农机来娴熟又精准。

10 余年过去,常滔当年单纯的梦想已基本实现。多宝村的村民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守着自己的小块田地,他们把土地交给专合社托管,让忙碌的农机助力丰收,少了一些“汗滴禾下土”的辛苦。

今年,常滔响应县上大力推进撂荒地治理的号召,常滔来到撂荒地较多的长河村,承包并宜机化改造了1000 余亩低效用地和撂荒地。“小改大”“坡改缓”“坡改梯”“渠理顺”……看到改造好的良田良地里绿油油的豆苗长势喜人,常滔高兴地说 :“作为一个种粮大户,能尽力多种地、种好粮,这是我最大的光荣。”(责编 / 冯雅可)

链接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十年来,四川打出严考核、增产量、调结构、强储备“组合拳”,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四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 5000 万亩,约占国土“三调”耕地面积的 2/3。经过十年努力,四川粮食年产量达 716 亿斤,十年增加 62 亿斤,新增产量可供 1700 万人吃一年。
编辑:郑照耀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