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高标准农田里话“永丰”
2022-07-12 15:2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藏粮于地——统筹考虑耕地资源,解决“种在哪里”的问题。

文/邓苗苗 李金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6月23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笔者一行来到了永丰村。

“永丰”,寓意永远丰收,在永丰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附近的一处墙壁上,“永丰永丰,永远丰收”这8个红字在稻黄底色的衬托下尤其显眼,寄托着村民们朴素而真挚的愿望。远处,绿色的稻浪正随风翻滚起伏,又一个丰年在望。

东坡区高标准农田。供图/东坡区农业农村局

“小田”变“大田”

千百年来,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们常希冀风调雨顺带来丰收。如何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降低对自然气候的依赖度,是现代农业探索的方向之一。作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农田建设无疑十分关键。

近年来,眉山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重点在岷江流域、黑龙滩保灌区、青衣江流域集中连片建设20个千亩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市高标准农田实际保有量123.6万亩。其中,永丰村是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何为高标准农田?站在永丰村硬化的田间道路上,眉山市农田建设促进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树金介绍道:“高标准农田就是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简单来说,高标准农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小田”变“大田”,实现“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机宜耕”,既方便田间管理,也便于机械化作业,能有效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东坡区农田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林晨介绍,东坡区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早在2013年,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开始立项,2014年路沟成型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管护,永丰片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已在省内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最高亩产达到969.5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

如今,永丰村千亩稻田中,随风而荡的青苗与两侧时而穿梭的高铁、川流不息的汽车相映成趣,在夏日中洋溢着勃勃生机,让人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大问题”都解决了

“路通水通,交通方便,节约了人工和运输成本,机械化程度提高,种植效率也更高……”谈及高标准农田种植的优势,在永丰村流转了24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王元威滔滔不绝。目之所及,广袤的碧绿稻田阡陌纵横,稻田间方便农业机械通行的道路平坦整齐。王元威说:“以前不通路的时候,我们只能用鸡公车把肥料推到田里,收割后又用鸡公车一点点地把粮食运出来。要是遇到下雨天土地泥泞,基本就没有办法了。现在路通了,肥料等农资和粮食运输都很方便。”

除了路通,水通也是高标准农田的明显优势。近日,眉山已进入主汛期,但在高标准农田边的沟渠里,排水畅通无阻。“往年汛期农田都有可能被淹,排水很难。但你看,昨天下那么大的雨,农田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王元威说,“能排能灌自然就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对于汛期可能带来的影响,修文镇岳营村党委书记唐其勇颇有感触。2020年8月,眉山地区遭遇暴雨洪灾袭击,位于岷江流域下游的岳营村,有大量农田被淹,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2021年下半年,岳营村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在设计时特意提出了要考虑排洪。”目前,岳营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工程赶在今年春耕前完成,农田排水能力也明显得到提升。“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唐其勇说。

回忆起以前种粮的感受,岳营村种粮大户陈尚学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很难。”陈尚学承包土地种粮已有十余年,以前靠天吃饭时种地的艰难常让他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又给了他信心。“今年虽然只是第一年尝试,土壤状况也还在摸索中,但按现在水稻的长势来看,问题不大。”陈尚学直言,“现在‘大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种粮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截至目前,岳营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6050亩,核心区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面积2500余亩,其中新建田间道路13.5公里、灌溉和排水沟渠16.2公里。

“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岳营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而唐其勇则说:“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护同样重要。

据了解,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运行管护制度》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设施移交管护协议(样本)》,指导区县在项目完工后,将建设形成的田间机耕道、灌溉与排水、节水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建立资产清单,及时移交给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

“就东坡区而言,我们将所有建设成的单元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编号、贴标识牌,经验收合格后制定管护台账统一移交到镇,再由镇移交到村。”林晨介绍,东坡区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责任主体。目前,东坡区已确定管护人员160人。

而在稳产增收环节,东坡区连续6年牵头举办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通过专家组对参赛业主田块进行测产数据分析、米样质量鉴定等方式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新技术,用以推进粮食优质高效生产。此外,还成功搭建起多功能粮食产业发展平台,累计指导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种粮能人380余人。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2030年十年规划任务是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提升27.9万亩。此外,还将加大高标准农田用途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责编/陈贤凤)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