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信息
2022-07-11 17:0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成都高新区
四举措凝聚思想共识

近日,成都高新区深入学习宣传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建立区党工委、区级部门、街道“三级三讲”宣讲体系,要求成都高新区党工委领导、区级部门负责人和街道负责人深入开展专题宣讲。同时,邀请成都市委党校专家教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基层代表等成员组成区党工委宣讲团,分别赴机关、学校等开展宣讲。以上率下,领学促学。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积极邀请省市党代会报告起草组成员和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同时,33个区级部门和街道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开展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率先垂范,层层深入。成都高新区党工委领导带头赴部分街道、机关等单位开展宣讲;28个区级部门负责人以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本部门进行专题宣讲;7个街道主要负责同志,积极深入社区、企业,与广大干部群众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立足实际,创新方式。成立博士宣讲团,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以“学习宣讲党代会精神”为主题,面向辖区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蔡粮聪)


郫都区
“三个聚焦”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为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聚焦镇村干部建设,选优振兴“领头雁”。在农业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熟悉乡土民情、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调整后的班子成员专业背景在规划建设等领域占比82.8%。调优村“两委”班子结构,新一届成员平均年龄39.9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创新“找选育用管”五步工作法,500余名农村致富能手等入选村级后备干部库。聚焦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振兴“桥头堡”。在豆瓣加工等行业领域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实现党建与产业互融共进、双向发展。设立多村联合党委,实施“强村带弱村、城乡结对共建”行动。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振兴“主力军”。实行“专班制”培训,组织党员骨干等参加农业技能等培训。针对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3类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金融助理,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创新“校企地”合作新模式,深化人才引育机制,靶向精准引进乡村紧缺人才。(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组织部 项彦)


广元市
“三大举措”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广元市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强头雁,建强战斗堡垒。推行“头雁帮带培养”模式,从具有发展意愿、有经营头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力量中选定帮带培养对象,选聘专家学者、技术能人担任产业导师。通过“按需施教+点单教学”帮带模式,开发精品课程,每年开展不少于3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微信推送、视频连线等方式开展“一对一”理论讲解、技术指导。强机制,明晰发展路径。市县分级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乡总社+村分社”发展模式,整合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分社资产、资源、资金、人才四类资源,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固定增收,统筹组建综合服务创收。强保障,激活发展动能。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将集体经济发展收益与经营管理绩效挂钩,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可按照章程提取不高于10%的收益用于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和提高管理人员待遇。(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达州市
做好“五篇”文章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达州市做好乡镇“五篇”文章,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突出主责主业,做好“职能配备”文章。全市乡镇全覆盖制定“三定”规定,新增乡村振兴等职能,明确乡镇属地责任事项,进一步厘清县乡职责边界。坚持统筹兼顾,做好“编制调整”文章。按照“3+X”模式,对乡镇行政编制进行重新测算和核定调整,重点保障万达开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将农业、文化等县级派驻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全部下沉,为乡镇调增事业编制。注重因地制宜,做好“权力下放”文章。量身编制“权力清单”,依法赋予基层急需的行政处罚权,委托下放基层行使更便捷的行政审批权。聚焦精准施策,做好“派驻管理”文章。出台《乡镇派驻机构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实行科级以上派驻机构负责人兼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科级以下兼任乡镇中层副职。按50%权重将乡镇派驻机构工作经费、目标绩效经费划转乡镇考核分配,倒逼派驻单位高效履职。围绕规范运行,做好“综合执法”文章。统筹乡镇站所和辖区公安、司法等执法力量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建立重大案件案审会和县乡执法案件联系协调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纪律、业务培训。(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


攀枝花市
在项目攻坚一线锤炼识别干部

换届以来,攀枝花市坚持把项目攻坚一线作为聚集锻炼、培养使用、关心关爱干部的“主战场”,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线集聚干部,激活一池春水。坚持“精准化”配备,推动优势干部资源向项目一线倾斜。坚持“点单式”选派,把项目需求、岗位要求与干部特点、干部成长结合起来,精准选派6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攻坚一线历练,锤炼干部能力。坚持“需求化”借力,积极争取12名省直机关等干部人才到项目攻坚一线挂职,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推动项目发展。一线培养干部,激励担当作为。实施“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开设专题培训课程,提升干部专业能力。采取“实地查、深入听、现场看、综合评”四步工作法,在一线考察干部责任担当等情况,在项目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营造主动履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线关爱干部,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正向激励,加大对担当在一线、破难在一线干部的激励力度。科学界定容错免责边界,规范开展澄清保护工作,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坚持从严管理,借鉴足球比赛规则,建立“红黄牌”预警处置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中共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乐山市
“三个维度”促进基层干部培训提质增效

乐山市持续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实施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强化需求导向,提高教育培训精度。强化政治能力培训,持续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做好农村工作等“六支队伍”在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培训保障,采取实地走访等方式倾听基层干部心声,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定制菜单。挖掘开发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现场教学点,以研讨式等多种形式开展授课,把农技生产、产品加工课程搬到田间地头、产业车间。优化资源融合,强化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对县级党校的传帮带力度,选派9名教学科研骨干任县级党校副校长,2名正高职称教师为独立办学县级党校对口帮扶联系人,提升教学水平。开设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基层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能力。把乡镇(街道)党校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市中心镇设立基层党校34个。深化改革创新,延伸教育培训广度。实施“五色花训”,把“红色基因”作为讲政治的首要任务、“绿色理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选择、“橙色警示”作为廉洁从政的常态抓手、“白色书卷”作为提升任务修养的主要载体、“蓝色健康”作为传递组织关爱的温暖力量。与本地高校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国内名校合作上线“汇贤学堂”网络平台,设置精品课程,基层干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学习相关课程。(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


射洪市
开展“常青林”行动 激励退职干部担当作为

近年来,遂宁市射洪市大力开展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干部(以下简称“退职干部”)“常青林”行动,搭建干事平台,让退职干部在前沿“传帮带”。聚焦项目一线,关键时刻叫响“让我上”,发挥退职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优势,将重点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在第一线,同时在一线“传帮带”年轻干部;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温暖群众力行“看我的”,在打造公园城市实践区依法开展“取缔人力三轮车”行动中,面对车主的“后顾之忧”,在落实好补贴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人社、组织部门开展帮扶就业活动,召开专场招聘会,230余名三轮车从业人员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为30人办理“低保”。聚焦问题现场,打开局面“我先来”,充分发挥退职干部资源、威望优势,在“六街两广场”升级、“三江情”风情街提能、“三无小区”改造等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打头阵”“作表率”,在解决问题中打开工作局面。(中共射洪市委组织部)


内江市市中区
“三项聚力”奏响两新党建“红色交响乐”

内江市市中区狠抓“两新党建两个覆盖”走深走实行动,奏响服务发展的“红色交响乐”。聚力两个覆盖,弹好基础“前奏”。统筹联动,全区上下“双线并进、纵横覆盖”,建立摸排台账。动态优化,对已建党组织进行“回头看”,优化调整党组织。强化管理,发展两新组织党员20余名,借助“一码通”平台,找到流动党员122名。聚力增添措施,凝聚红色“强音”。打擂激活力。开展“红色引擎促发展”两新擂台赛,评选优秀案例。保障增动力。返还两新党组织党费36.6万余元、保障工作经费38.7万元,划拨党费51.2万元支持阵地建设。指导强引力。建立行业党委4个,充实30余名两新党建指导员,下派9名区级党建指导员。聚力新兴领域,融入治理“和弦”。把好货运司机“方向盘”。建立行业党委,组建联合党支部4个、流动党支部4个,打造货车司机温馨驿站1个。建好外卖小哥“加油站”。结合社区、商圈等阵地建立多功能“骑手驿站”4个。选好商圈楼宇“服务员”。选派16名两新党员任楼栋长,引导两新组织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搭好乡村振兴“连心桥”。龙门镇甜源蔗乡党支部,创新“三五”工作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飞跃。(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陈竹)


涪城区
“早餐汇”打造发展“新引擎”

绵阳市涪城区聚焦企业人才、村(社区)书记、院士(专家)三类重点人群,分类开展“早餐汇”制度,实现“难题当面讲,事事有回应”的闭环服务。企业人才“早餐汇”,是涪城区探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企沟通的创新举措。涪城区建立一名区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服务专员“三个一”联系企业机制,保障政策及时落地。为确保“早餐汇”问题解决,构建“反映问题-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链条,企业人才的诉求在第一时间移交相关责任单位并跟踪办理。为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终端见效,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涪城区创新开展村(社区)书记“早餐汇”。对标对表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突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工作,精准制定“早餐汇”主题,引导村(社区)书记围绕项目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问题建言献策,由区委书记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集体研究后予以解决或采纳。涪城区积极担当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区的职责和使命,创新开展院士(专家)“早餐汇”,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定期邀请在绵“大院大所”院士、专家共进早餐,听取他们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凝聚和发挥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涪城区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不断完善服务配套,为院士、专家在涪城区工作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便利条件。(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组织部 黄兵)


罗江区
“1+6”测评体系考准考实干部能力

德阳市罗江区构建“1+6”干部能力素质测评体系,为加强乡镇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能力作风建设筑牢基础。聚焦事业发展,科学设置测评内容。着眼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政治能力为核心,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落实6种能力为主体的测评体系。聚焦民意表达,优化改进测评方法。制定包含7种能力指标的正向评分表和包含10项负面指标的政治素质反向测评表,运用“定性描述+事例印证”谈话方式,在上级领导、同级班子、下级干部、基层群众中广泛开展民主测评和研判谈话,了解掌握干部现实表现。聚焦全面准确,深入分析测评结果。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能力得分低于合格线和存在负面情形超过1/3的,进行谈话提醒或组织处理。根据干部6种履职能力得分,绘制干部“能力六边形”,直观展示干部能力优势和短板。对乡镇领导干部全覆盖进行能力素质测评,实现“一人一档一图一评价”,为班子优化调整和干部培养使用提供依据。(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组织部 杨雪玲)


五通桥区
“望闻问切”出实招 新型社区展新颜

乐山市五通桥区创新“望闻问切”工作思路,切实提升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居民幸福感。“望”社情。区、镇、社区三级联动组建工作组,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建立“一社一档”,制定“一档一策”。采取“线下+线上”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建言献策,精准治理方案,明确整治重点、细化工作举措,让整治举措“接地气”。“闻”心声。创新推行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网格员“三岗合一”,全面收集民情民意。发放调查问卷等,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分类整理形成民情台账,定人定责定时限,点亮群众“微心愿”。“问”计策。依托线上平台,增设“我为社区出份力”等活动专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实地,开展“问计于民大走访”行动,征集改进方法,增添对策举措,汇聚群策群力。“切”病灶。聚焦薄弱环节,健全区委、部门、镇党委、社区、第一书记五级联动整治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聚焦服务保障,整合部门资金资源,着力解决道路硬化、花台绿化等问题。聚焦“三治融合”,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约四会”,设立法律援助点,开展“佑君讲堂”等活动,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中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组织部)


雷波县
念好“三字经” 强化党费收缴管理

凉山州雷波县念好“三字经”,确保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准确无误、及时足额、公开透明。念好“收”字经,把牢“收缴关”。精准锁定缴纳基数,采取“基层党支部核算+党(工)委审核+县委组织部复审”把关方式,实现全县各级党组织按时收缴党费、及时准确入库。坚持完善评价机制。把全县基层党组织按时足额收缴党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评优的前提指标,严肃党费收缴工作纪律。念好“管”字经,提升“管理关”。坚持党费管理“专户、专人、专柜”机制,严格履行工作交接制度,确保党费管理账目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坚持年度党费收支情况“一公示两报告”,接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监督。坚持党费管理“专业化”,对乡(镇)党委从事党费收缴的工作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定期培训,增强党费收缴规范性和系统性。念好“用”字经,优化“使用关”。全程跟踪用途去向,注重向党员培训、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评先评优倾斜,发挥党费的最大效益。坚持实行“一事一议”集体研究,健全党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党费使用的审批程序,对大额党费使用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设立党建经费支出台账,做到账目清楚。(中共雷波县委组织部 邓靖)


叙永县
深挖红色资源 让教育培训入脑入心

叙永县委党校红色讲解员正在向培训学员讲解长征故事。供图/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泸州市叙永县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叙永校区建设为契机,在构建“1总部+5分院+N基地”红色多维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的布局下,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入脑入心。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开启红色培训之行。重叙一段长征故事。通过“一园六旧址”等现场教学,讲述红军长征转战叙永发生的故事,带领学员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重走一程红军小道。学员们重走长征小道,穿越崎岖的山路,体验红军长征艰辛,感悟红军信念坚定、服从组织、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重唱一首红色歌曲。学员们在行进路上,唱响红色歌曲,品味红色经典歌曲中的革命史。重听一堂专题党课。由县委党校教师为学员讲授专题党课《红军长征在泸州》,从一渡赤水进泸州的背景开始,到四渡赤水结束,对红军在泸州的行军路线、作战指挥、重要会议作详细分析和解读。重读一封红色家书。在“石厢子温暖之夜激情教学”中,通过诵读红色家书将学员们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革命先辈丰富厚重的精神世界,跨越时空对话,感悟信仰力量。重悟一次心路历程。学员通过记录自己的培训历程、学习感悟,进一步淬炼党性、升华思想,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仁春付)


广汉市
“三线”培育 练就年轻干部过硬本领

近年来,德阳市广汉市坚持以实干为导向,激励推动年轻干部到最前沿练就过硬本领,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突出经济前线,打造地方特色。以经济前线作为年轻干部最强练兵场,让年轻干部在招商引资等领域接受磨炼。突出基层一线,鲜明为民底色。建立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链条,不断擦亮年轻干部为民底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选育管用”,选派新提任党政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接收和选派90余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参与基层锻炼。突出攻坚火线,彰显实干本色。注重从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等基层治理关键领域发现、识别、培养干部,每年选派5-10名年轻干部到应急处突的最前沿挂职锻炼,切实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及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中共广汉市委组织部 苏成文 胡吉)


绵竹市
突出“建组织、强功能、优服务”  着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绵竹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在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上再下深功夫,切实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着力建强片区规划组织链,引领服务改革发展事业。近年来,绵竹市探索出集镇大社区综合党委管理服务机制,通过虚拟大社区等创新做法,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下沉民生服务事项、布局特色产业,引领被撤并乡镇集镇及其辐射的村(社区)同心同向发展。绵竹市将着力建强片区规划组织链,有效发挥片区党组织的引领统筹和协调推动能力,切实抓好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增强中心镇(村)辐射带动作用。着力优化镇域党建生态圈,纵深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绵竹市坚持把抓乡与促村相结合、绿色与发展相结合、治理与服务相结合,探索出整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党建联盟”工作法,率先在清平镇构建起“1+5+N”组织体系,引领清平镇在转型发展中的“行业链”“产业链”“服务链”壮大发展,带动全镇2000余人从事文旅产业,开办民宿、农家乐200余家。绵竹市将严格落实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和工作要求,不断优化镇域内的党建生态圈,实现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着力织密两新党建覆盖网,筑牢健康发展红色堡垒。近年来,绵竹市针对两新组织党建薄弱点,大力实施“星火计划”,公开选聘退居二线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面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绵竹市采取“单独自建、联合组建、流动云建”模式,构建起全覆盖、立体式组织覆盖网络。绵竹市将大力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聚焦新业态发展难点、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困点,创新组织覆盖形式和引领服务方式,着力为两新领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中共绵竹市委组织部 雷丹)


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基层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优化党支部人员结构,选取年轻业务骨干力量充实到支部班子队伍中,成立15个党小组,全面加强支部班子队伍建设;每季度召开党组会研究党建工作,压实压紧党建责任,制定并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做到党建和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学习平台等,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加强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到天彭街道天府中路社区,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积极协助天府中路草甸苑小区成功创建为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百佳示范小区。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各支部人才优势,通过支部共建平台,着力推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培育发展“川熊猫”竹笋等品牌20余个;打造木质原料林等5大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编制《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大美湔江竹林风景线的工作方案》,完成通济镇阳坪村1400亩楠竹林的抚育提升;深挖特色林业资源等,打造葛仙山“省级森林小镇等特色镇村,举办牡丹花节、蔷薇花节等92场次。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志愿服务。由党支部委员及支部内业务骨干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一线,主动收集企业、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诉求和遗留问题,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和专项政策方案研究会议,先后化解东顺苑等40余个项目涉及6000余户企业、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职能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大力宣传登记财产相关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并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络机制,持续做好企业跟踪支持服务工作。(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汪菊)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