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
调研切莫“调”而不“研”
2021-11-17 15:15来源:四川党建网
毛泽东同志曾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决策部署、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当作表演人民情怀、基层视野、实干作风的“显示器”“放大镜”,带人到基层走一走,秘书把报告写一写,新闻在网上播一播,一次“成果丰硕”的调研就此完成,而“果”结何处却成了未解之谜。调而不研,调而无果的调研,打的是实干主义的旗号,露出的是形式主义的“尾巴”,如此调研之风当休矣!

多带问题少带人,调研要“真”。一些领导干部下乡,一队随从、一班陪同、一路记者,“三个一”成了调研过程的标配,名曰调研产业发展、调研环境治理、调研乡村振兴,而具体调研什么课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效果,恐怕无人能知,随着领导的离开,调研就此结束,阵阵喧闹后,一切归于平常。调研或是为查找问题、溯其根源,最终解决问题,或是为领导干部作规划、施良策明确方向、提供支撑,本身带有浓厚的“实用”倾向,而没有目的的调研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可见而触之无感。要多开展带问题、带目的的“取经式调研”,少些虚头巴脑的“作秀式调研”,真真切切为发展问诊把脉。

多走泥路少走马,调研要“深”。有些领导干部调研,只到车能到的地方,脚不沾土,手不离背;有些只看样子体面的“盆景”,不看存在问题的“实景”;有的身边围着的全是干部,鲜有簇拥的群众,如此浅尝辄止的调研,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要大打问号。古语云:“不明察,不能烛私”,摸不清实情的调研,小则无功而返,大则误导方向,做出南辕北辙的决策,贻害无穷。要少些走马观花的“蜻蜓点水式调研”,多些刨根问底的“解剖麻雀式调研”,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拿到最真实的一手数据,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为深入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多出实招少出文,调研要“实”。有些领导的调研报告,洋洋洒洒几十页,成千上万的文字数据把领导的调研过程和文字功底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真正看出了几条指导性政策、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获得了什么实际好处,却是寥寥无几。研究不等于写报告,写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调而不研,调而无果,调而无益。领导干部调研,要真正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字托底、干字当先,多一些真材实料的“干货式调研”,少一些华而不实的“空壳式调研”,把调研当做解决痛点、突破难点、聚焦重点的有力抓手,抓出水平、抓出成效,如此才是一次敦本务实的调研。(阆中市交通运输局  蒲波)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