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
隐形的翅膀
2019-10-17 11:42来源:四川党建网
甘正气

2006年,我考上了公务员,有同学提醒:“提防别人小看你哟。”

我知道潜在的风险,谁叫我不够高大呢?

我嘴硬:“这又如何?我是去工作,不是投篮,更不是选美。”我暗暗扫视了一下自己的藏书,心中才真有了底。

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不是玉树临风,但可以努力做到谈笑生风,“人言六郎似莲花”,那我就试试舌灿莲花。

朱自清先生曾说,《左传》、《战国策》与《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中“三部说话的经典”。那我就全部买下细读,不仅读还摘抄,我记得有一年写了28个笔记本。这样说话就能够引经据典了,但给人的感觉有点“食古不化”,于是我涉猎了逻辑学和修辞学。

我硬着头皮读康德的《逻辑学讲义》、穆勒的《逻辑体系》、柯匹的《逻辑学导论》和金岳霖的《形式逻辑》,读不懂时就看普及本、甚至入门读本。这样我对归纳演绎、“偷换概念”、“比拟不伦”、“稻草人谬误”等都有了较多的了解,无论是起草公文还是会议发言表达都更严谨了,层次和条理也更清晰了。修辞学则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和周振甫的《修辞学九讲》开始啃,渐渐地,我领悟到真正精彩的讲话不是喋喋不休、夸夸其谈,而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一句话说到点子上,是用画面感和感染力都很强的形象语言令人恍然大悟、印象深刻。就像当几位翻译和文艺工作者都向外宾解释不清《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周总理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读了这些,不一定能“接地气”;也有领导反复叮嘱我:“要吃透下情”。我平时既读上级的文件,也会认真查看和工作有关的各种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古今书籍。一次我在清代徐文弼编刻的《吏治悬镜》中读到一段话:“一邑之山川、人物、贡赋、土产、庄村、镇集、祠庙、桥梁等类,皆志书所毕载。新莅是邦,一为披览,则形胜之舆衍扼塞,租庸之多寡轻重,烟户之盛衰稀密,咸有所稽,政理用是足以取衷焉。”于是我知道了要善读地方志。   

2015年初,凭着一次情理交融的演说,我竞选上了副处长,2016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实情,我申请去山区挂职锻炼,担任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副县长,分管政府法制,协管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工作和政务中心。一到那里我就找到该县的地方志读起来,到乡镇调研之前,也先选读县志中关于该乡镇的记载。这样很多小地方的发展脉络、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名胜古迹等我都了解了,指导工作有的放矢,不至于满口套话。2006年我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到了县里,不少人说我是“经验丰富”的“洞庭湖老麻雀”,还给我记了一次三等功。

能说会写、熟悉民情只是基本功,不懂经济怎么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我又从凯恩斯、哈耶克读到弗里德曼、萨缪尔森、曼昆,读不懂时就看看王则柯、张维迎、吴晓波、巴曙松怎么说,并且辅以各种企业家的传记,看看盛宣怀、张謇、陈嘉庚、洛克菲勒、李嘉诚、巴菲特到底是怎么捕捉商机、规避风险、策划营销的。读过一些理论书后,发现很多时候人们的“直觉”是错误的。譬如不少人看到街上餐饮店很多,也打算卖小吃,我就告诉他,街上饭馆多不是因为市场大,而是开业的门槛低,其实能支撑5年的餐饮店特别少。我也形成了习惯,那就是做决策时不仅要有性质的判断,还要有定量的分析,不仅要斟酌文字,还要计算数字。挂职的那个县盛产茶叶,我根据调研和思考所得,撰写了一篇《我会如何做茶企》,被中国农科院主办的《中国茶叶》发表,一些企业家读后反映受到了启发。

一路坚持下来,读书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精神需要,因为读书让我遨游新天地、晤谈众高人,翻开书页就仿佛“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打开书本就能看到另类的风景、体验别样的人生,让心胸更加宽广阔大。回老家时,也曾有小伙伴说:“你比以前帅了。”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无法改变风向,但是可以调整风帆,我没有增高鞋、大长腿,但是我可以改变气质,我不是“长腿欧巴”,但不妨做“奇异博士”。

当然也曾被人误解,有人问我:“你读这么多书,是打算去高校当老师吧?”实际并没有,我只是觉得读书是一名合格公务员的天职与使命,我已经知道,在干部群众眼里,他们只要你有真学实干的劲头,不会看重你的“身高”与“声高”,学高、德高足矣。(作者系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中共党员,法学硕士,曾任安化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县政府党组成员)

作者简介:
甘正气,公务员,长沙市“读书达人”大型学习竞赛一等奖、“2016-2017长沙文艺新人”提名奖得主,曾获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赵树理杯”全国乡土文学作品征文活动优秀奖、光明日报“逐梦中国·我的读书故事”全民阅读征文活动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新闻出版普法和法制征文三等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延河》《小说界》《读书》《书屋》《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各类刊物发表文章370余篇。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