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厅长 谢开华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四川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确保走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最前列的重要抓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商务厅在主动对接商务部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角度,牵头起草了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并经省领导审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从国家来讲,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洞察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开放新格局的大战略,也是中央经略周边、经略西部、经略海洋、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手笔。从我省来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四川服务国家战略的应尽之责,也是我省拓展发展空间、高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根本之策。
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开放合作水平总体高于全国,经贸往来的关联性、渗透性、互补性甚于全国。去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0%,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3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4.6%,比全国高近5个百分点;对外投资累计14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3.6%,远高于全国16%的占比。去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省投资实际到位12亿美元,双向投资保持较好势头;服务进出口接近15亿美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在川设立的13个领事机构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了6个。而且从未来发展潜力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四川经济与之高度互补,并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重塑我国和全球经济地理的大平台,更是四川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支撑。它对于我们探索扩大和深化开放合作的新模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培育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优势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基于这个认识,省上提出了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筛选20个我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国家,实施重点开拓、深度开拓;在“走出去”和“引进来”项目中,优选50个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沿线国家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优势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251”行动不是画地为牢、自我设限,而是一种以点带面、梯次突破、带动全局的工作方法,其核心要义是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示范引领。
全省实施“251三年行动计划”,要围绕目标定位抓好四个着力重点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对我省的着墨虽然不多,但四川的特殊区位和西部经济龙头的地位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担当,也给我省创造性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预留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51三年行动计划”从全国、中西部和四川自身发展需要这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建设成为我国推进西向南向开放的核心腹地、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升级版的引领示范、增强稳增长调结构动力与活力的重要支撑这三个定性目标。同时,定性与定量目标有机结合,提出力争到2017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扩大到3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突破200亿美元,“双向”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这些目标是经过精心测算的,既稳妥可行,也体现了积极姿态,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精准制导“路线图”。把握好点、线、面的关系,20个重点国家是“点”,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4大战略经济走廊是“线”,我省根据实际划分的5大区域板块是“面”。对于确定的20个重点国家,省上将逐一编制《重点国别指南》,强化合作机制建立和“三外”联动,确保与20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总量提升到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0%左右;对于孟中印缅、中巴、中俄两河流域、中东欧四个次区域合作,统一制订《“一带一路”战略经济走廊建设推进方案》;对于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5大板块,要分类促进,有针对性地开展“中亚行”“中东欧行”等彰显区域个性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要树立“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维,在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欧美、东亚等重点发达国家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面的合作,抓两头、带中间,点线发力、激活全盘。
实施重大战略项目。主要抓好10大优势产业国际合作和推动4大富余产能走出去。今年作为起步年,先启动25个重大项目,三年内动态跟踪促进50个重大项目,建立台账、动态调整。在对外合作的产业选择上,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诉求和我省的相对比较优势,全方位拓展产业合作领域,大力推动“四川装备”走出去,鼓励四川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一体化对外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强化项目储备,跟踪一批、建设一批、争取一批,重点抓好新加坡、中东欧等外资引进项目,通过高质量引进促进我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开放方兴未艾、潜力巨大,要加快商、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川菜国际化进程,支持川菜、川酒、川茶、川果、川丝、川戏、川灯、川景抱团“出海”。有序高效促进和实施“丝路灯展”等一批对外服务业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与沿线国家在计算机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出口等服务贸易发展,引导和支持“四川服务”在沿线国家构建服务业跨境产业链。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51”计划名单上的100户优质企业是我省拓展沿线国家的战略依托,要通过重点扶持做好对企业的联系和服务工作,支持百户企业打造具有较强跨境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发挥企业家才能”的思想,从今年开始,省上将在每年度在“一带一路”贸易投资领域评选10名企业家领军人物,以此树典型、立榜样。同时,继续深入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搞好企业家培训,在提升市场拓展能力上下功夫。今年专门在“万企出国门”活动中安排了65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活动,包括“百企进中亚活动”“恢复四川对俄罗斯出口猪肉”系列经贸促进活动、俄罗斯国际食品展等。要从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综合措施的高度,广泛组织企业参与。着力发挥现有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的近50个贸易网点的作用,共同拓宽我省产品的境外营销渠道。
加强省市和园区联动。“251”计划提出构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1+2+X”省内支撑体系,主要是发挥好三个作用,即成都市战略平台的带动作用,天府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两大战略支点的撬动作用,国别产业合作园区等若干个战略基地的载体作用。“1+2+X”的体系是开放的,没着墨的市州不等于不作为,更不能囿于计划而自缚手脚。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实际和功能定位,开创性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都市要着力提升在开放领域的“城市首位度”,强化在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战略前沿的自觉,加大创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力度,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蓉欧快铁、中亚班列等陆路经济走廊,推进中新第三个国家间合作项目;天府新区和绵阳科技城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对全省可以产生溢出效应,有关市州可以研究怎么用好这些国家级名片,构建一批“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川南地区借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扩大“东向”开放、发展开放型临港经济上争取新突破;攀西地区是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东北地区也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要找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和突破口;遂宁东盟国际产业园有了好的起步,有关市州要依托国家级开发区、进口口岸、省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等载体,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向型产业合作。
商务部门牵头推动“251”计划实施,要在真抓实干强化保障上做好协调服务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按照省政府要求,省上成立“251三年行动”推进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厅。商务厅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尽快把推进小组工作规程制订出来,强化对重大项目布局、重点活动、促进政策安排、领军人物评比表扬等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省市县商务系统内部也要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推动建立相应的推进机制,落实责任、上下贯通。
二是分解制订年度目标和工作重点。商务厅根据“251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总目标,分年度制订“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在确立今年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再分别制定2015年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利用外资、国际区域合作四个工作推进年度方案。将实施“251”计划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商务厅对市州商务主管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统计监测。设立“一带一路”促进会,在发展规划、市场调研、主体培育、项目促进等方面发挥作用。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统计体系,精准反映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差距不足。每年定期发布《“一带一路”四川拓展蓝皮书》,举办“一带一路”发展报告会,为务实推进“251”行动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按照省委深改小组的安排部署,继续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改革事项,特别是在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争取有新突破。继续完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领域的简政放权,推动全省开展开放竞争力评价,加快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开放生态”。
五是尽快设立“一带一路”专项促进资金。整合原有外经贸发展资金,对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市场、开展跨境产业合作、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建设等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发挥好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各个渠道的政策支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六是建立对外长效合作机制。近期在老挝、非洲等成立5个境外四川企业商协会,在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设立10个商务代表。深化与捷克、新加坡、中东欧等已有合作机制,使之更好发挥作用;推动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格鲁吉亚等新建合作机制。依托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培训等机构,以“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商务官员为目标,选择培养一批熟悉四川省情、致力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的国际友人。加快外文网站建设,开辟“一带一路”专栏,提升四川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