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真情浇灌振兴路
2025-07-10 16:22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李跃

2021年8月,我攥着组织的任命书在九龙县颠簸的山路上前行。踏进村委会大院的那一刻,我暗下决心:这里,就是我践行初心的地方。

党建铸魂:点燃红色引擎

刚到桤木林村,我便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 “主心骨”。面对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党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迅速行动,开启了党建提质之路。我决定从与党员谈心谈话入手,打开大家的心扉。我耐心地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逐户走访党员家庭,与党员们拉家常、听心声,深入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针对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问题,我创新推出 “党员责任区” 制度,将全村划分为多个责任区域,明确党员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职责。

老党员罗大叔主动认领了村里最脏乱差的一片区域,每日清晨,总能看到他佝偻着背清扫垃圾、疏通沟渠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还定期组织党员开展 “红色教育” 活动,带领大家去参观革命纪念馆。在一次参观结束后,年轻党员小赵深受触动,他红着眼眶说:“以前觉得这些历史离我们很远,现在亲身感受,才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为村里的发展努力奋斗。”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建活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党员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桤木林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产业造血:激活致富密码

立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的山坡上,我与村组干部们凝视着脚下那片贫瘠的土地,眉头拧成一团。走访中,村民们无奈的话语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种啥啥不行,穷根子拔不掉。”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咬咬牙,下定决心,带着 20 名骨干踏上了外出 “取经路”。我们一路奔波,来到成都平原的现代农业园。一进园子,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智能大棚里,果蔬郁郁葱葱,在先进的灌溉和温控系统下茁壮成长。大家盯着这些现代化的设施,眼中满是羡慕和渴望。接着,我们又来到雅安的茶园,漫步在绿意盎然的茶园中,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

2022 年春天,在派员单位的支持下,20 亩佛手柑示范基地破土动工。看着一株株嫩绿的佛手柑苗栽进土里,我心里满是期待。然而,到了 2024 年挂果时,问题却接踵而至。望着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果实,种植户魏大爷急得直跺脚,脸上写满了焦虑。为此,我请教技术人员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果子并非越多越好,正如人吃饭,贪多反而难以消化。因此,要合理疏果,确保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方能结出佳品。”成功纠正了他们“惜果求量”的观念,从而避免了“大小年”现象,为佛手柑的可持续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魏大爷信心满满,自费投入4万多元购买了烘干设备,今年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目前,桤木林村已完成100亩佛手柑种植,预计几年后,这些佛手柑将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带领村民发展产业

白芨种植更是一场 “硬仗”。当得知村民们对种植白芨有意愿,却被高昂的成本吓退时,我心急如焚。我翻遍全网资料,四处打听,终于发现云南楚雄的白芨种植技术成熟。在云南南华县的种植基地,我带领村组干部、脱贫户代表一行4人开启了紧张的采购工作。我们白天跟着技术员挖苗,在田间地头忙碌得汗流浃背;晚上借着昏暗的月光,小心翼翼地打包,生怕损伤了娇嫩的白芨苗。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当满载 12 万株白芨苗的卡车驶入村庄时,脱贫户陈德贵激动地冲上前,轻轻摸着嫩绿的种苗激动地说:“李书记,有盼头了,咱们终于有盼头了!”

民生筑基:编织幸福网络

入户走访

走访中心组骆大娘家时,我向村组干部详细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这是全村最为困难的家庭之一,四代同堂,共同生活。当我亲眼看见95岁高龄的老母亲卧床不起,以及她的孙女因患有地中海贫血症每月需赴西昌接受输血和祛铁治疗时,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为了帮助这个家庭摆脱困境,我积极行动,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并将其纳入监测对象,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幸运的是,医院正畸党支部得知了骆大娘家的情况,主动提出结对帮扶。当崭新的棉被、书包和助学金送到骆大娘家时,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温暖。

为了有效防止村民返贫,我们构建了“网格化+信息化”的防返贫监测体系。这一张无形却细密的安全大网,紧紧守护着全村的每一寸土地,确保每一个角落都不被遗漏。通过网格员的定期走访和信息化的数据管理,5 户19 名监测对象都得到了精准帮扶。有的家庭获得了就业帮扶,有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资助,有的老人享受到了医疗救助。

2023年7月,我本应重返医院工作岗位,但基于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我主动申请继续留任。如今,我站在新落成的村委会大楼前,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佛手柑和白芨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尽情嬉戏,老人们围坐一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亲身投入、扎根乡土,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真挚的情感温暖每一位村民,一点一滴地构筑起美好的家园。那些印满泥土的足迹,终将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者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派驻甘孜州九龙县桤木林第一书记)

编辑:陈静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