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浩
2021年的7月,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窗外的岷江奔腾不息。望着远处层峦叠嶂中若隐若现的羌寨碉楼,我的心绪也随之起伏。几个月前,我还是与图纸、模型打交道的工程师;此刻,我怀揣着一纸任命书,正奔赴一个陌生的村庄——茂县富顺上关村,成为这里的第一书记。
车子驶入村口,眼前的景象让我的心微微一沉:依山而建的羌寨古朴却略显沉寂,几条泥泞的村道通向零散的田地,几个老人坐在石阶上,眼神里透着对陌生来客的疏离。“李书记?城里来的干部,能待得住吗?能给咱这山沟沟带来啥变化?”村民的窃窃私语,像山风一样钻进我的耳朵。我深吸一口气,脚下这片土地,将是我未来几年倾注所有心血的战场。那一刻,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立住了,乡亲们的心才真正安下来,返贫的风险才能连根拔掉!”
蓝图起笔处:从“走村入户”到“花香弥漫”的振兴路
脱下西装皮鞋,换上胶鞋草帽,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上关的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
“王大爷,您看咱这坡地种点啥好?”
“谢大姐,家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在村里面都没啥人了,您觉得村里搞点啥能留住人?”
“官书记,虽然2019年和2020年村里面搞了两届百合花节了,但今年我看到七八月份来村上看花的游客还是多,但是我仔细观察了半个月,发现他们就只是过来打卡拍照了,在村里面平均游玩时间只有40分钟,基本上不在村子里面消费。我们的人气流量没有变现,花卉观赏并没有带动村民收入,我们要怎么让人流量产生实际收益?”
……
我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乡亲们的心声。我深知,发展不能悬在空中,必须从泥土里“长”出来。多少个夜晚,我们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还有娘家单位成都院派来的城乡规划专家们,围在昏黄的灯光下,对着上关村的地图反复琢磨。我们看到了这里的绿水青山,更看到了深藏其中的“金山银山”。
“闻花香、品花味、寻花趣、赏花色!”一次头脑风暴后,我兴奋地拍板:依托上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一个以“花”为媒、激活乡村旅游的蓝图在我心中逐渐清晰:打造集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采摘、文化研学于一体的“鲜花经济”综合体,让游客沉醉花海,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这份构想,得到了派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专家团队带着成熟的小集镇规划经验来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份为上关量身定制的生态发展“路线图”终于绘就——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攻坚克难时:党旗飘扬下的“速度”与“温度”
蓝图虽美,落地却难。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资金!“上关要发展,机遇就必须抓牢!”我攥紧拳头,带着厚厚的申报材料,一次次跑县里、州里,磨破了嘴皮子。2022年,争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帮扶村项目……我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政策窗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派员单位每年49万元援建资金的撬动下,加上茂县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和州级奖补,616.96万元项目资金终于到位!消息传回村里,老支书激动地握着我的手:“李书记,咱上关有盼头了!”那一刻,所有的奔波都值了。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项目2022年4月底才完成招投标,5月初施工队刚进场,7月中旬“茂县第四届百合花节”就要在上关开幕!所有项目必须在7月初完工。“时间就是命令,质量就是生命!”我在村“两委”和施工方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从那天起,项目工地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带着村“两委”干部,与设计、施工、监理方泡在一起,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了倒排工期的“作战图”。
“村委会后面这段路的路基压实度不够,必须返工!”一次质量例会上,我指着检测数据,语气斩钉截铁地提出:“工期再紧,百年大计的质量不能松!”施工方负责人面露难色,不停以工期太紧,预算不足为由希望我们放松要求。但为了上关村的长远发展,在我们寸步不让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推倒重来。
那段时间,我提议把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在了工地最显眼的位置。25名党员带头,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已经搬到县城居住的老党员王大爷在知道我们修建公共休息区需要搬离他堆放的柴垛时,急忙从县城赶回来,不仅主动搬离了自己的柴垛,还积极去自己的亲戚家中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来支持村里面的发展;年轻党员小虎无偿把自己的三轮车开出来清运渣土,在他的带动下,上关村13名在村的年轻人都主动走出家门,无偿地共同为上关村的未来发光发热……党旗所指,人心所向。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党群的合力下,我们硬是跑赢了!
幸福花开时:羌寨里的“甜蜜事业”与“归巢”的笑脸
2024年7月的上关,终于成了花的海洋,也成了欢乐的海洋。百合花节如期而至,成群的游客涌入这个曾经静谧的羌寨。站在村口,看着村道上人流如织,笑语喧天,看着曾经寂静的农家小院变了模样:谢大姐在自家院门口支起了小摊,热气腾腾的羌家玉米馍馍香气扑鼻;在县城当大厨的余家兄弟把老屋改造成了“鑫隆山庄”,古羌茶香伴着花香四溢;小兵的“古树小筑”民宿天天爆满;苟哥的“云端小屋”更是荣获了阿坝州民宿铜熊猫级认证……
最让我动容的是83岁的杨大爷的话:“李书记!真是‘李好’书记啊!”他声音有些哽咽,“往年这时候,我儿女早就背着铺盖卷去外地工地了,一年见不了几面。现在好了,在家门口摆个小摊,钱也挣了,家也顾了,连我家里面这个80多岁的老婆婆都能通过羌绣挣些饭钱。我这心里头,比蜜还甜!”
旁边摆烧烤摊的官清祥也抢着说:“是啊,我家里面3个残疾人,以前光靠种地,日子紧巴巴的。现在守着花海,游客在我这里吃烧烤、喝茶、打牌、我在家里面一天能挣过去一个月哩!今年年底我也要把自己的房子改造出来,在每个房间里面加厕所,这样我的房子也可以改造成民宿了。这‘鲜花经济’,真是开到我们心坎里了!”
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我的喉咙也有些发哽。大家开玩笑叫我“李好”书记,这不正是我们奋斗的意义吗?
站在百合花盛开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成兰铁路茂县站和车流不息的茂绵公路,我知道,我心中描绘的“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新上关,正伴着成兰铁路隐约的汽笛声和茂绵公路的车流,在岷江之畔、羌山深处,迎着新时代的阳光,舒展花瓣、吐露芬芳。
如今,上关村挂起的一块块闪亮牌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我知道,这是汗水浇灌出的勋章,更是全村人共同奋斗的见证。我们探索的“集体经济+旅游公司”模式,正牵引着乡亲们走向更富裕的明天。(作者系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派驻阿坝州茂县富顺镇上关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