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珙县珙泉镇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将肉兔生态养殖作为壮大镇域经济、加快工农互促、带动农民增收的抓手,创新推行“联村、联户、联产”“三联”发展模式,聚焦“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利益联结”,有效激活乡村产业动能,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镇域经济、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盘活资源“联村”,强健集体经济筋骨。坚持以四川兔亿为龙头引领,盘活村内土地、村小等闲置资源,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固定收益稳基础。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发展资金230万元,中心村集体以4个标准化养兔大棚及部分设备作价入股,与四川兔亿公司共同实施50万只肉兔生态养殖项目,年享固定分红10万元,夯实集体增收基础。二是二次分红增活力。建立“固定分红+二次分红”模式,村集体参与项目财务监督管理,项目投产三年后,按4个大棚年度净利润5%向中心村集体进行二次分红,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至5万元,实现产业发展红利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三是盘活资产延链条。在做大产业规模基础上,延伸链条实施年屠宰100万只生态兔屠宰及冷链物流项目,中心村集体出租闲置小学校舍,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元,实现资产盘活与产业升级互促。
务工代养“联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联农带农富农导向,畅通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家庭代养三条增收渠道,精准带动农户增收。一是畅通土地流转。动员中心村55户农户,按500元每亩标准流转50余亩闲置土地给四川兔亿公司,由公司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肉兔养殖场地及配套设施,实现肉兔养殖产业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农户年获稳定租金4000至8000元,实现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二是推动就近务工。在项目建设、场地运营过程中,公司提供饲养、搬运等岗位优先吸纳中心村困难群众务工,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已吸纳30余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5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有效稳定收入、降低返贫风险。三是实施家庭代养。探索建立“公司+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模式,镇村出资40万元购买兔笼出租给农户代养肉兔,其中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可免租金,企业提供技术、保底回收,农户灵活代养,户均年增收6000至10000元。目前,已有10余户村民参与肉兔养殖,共享养兔收益。
融合发展“联产”,激活镇域经济动能。以肉兔养殖为主导,深度延伸产业链条,联动加工、循环农业、技能培训等,激发产业融合发展“乘数效应”。一是带动柠檬经果。开展兔粪肥资源化利用,建立“兔粪肥—果—粮”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将养兔场(户)兔粪制成优质有机肥,以200元每立方米价格供应文家高标准农田粮油作物、中心村千亩柠檬种植用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构建起“养殖供肥—种植增产—多元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二是带动电商直播。实行肉兔食品代加工,开发腊兔、冷吃兔等“泉兔宴”系列产品,依托“珙泉物语”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同步带动珙泉中心柠檬、德袜跑山猪、红旗中药材等特色初级农产品和农户土特产直播销售。目前,已开播3场次、实现订单534个、带动农户和公司增收2万余元。三是带动技能培训。深化镇校合作,与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签订协议,在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入村开展肉兔养殖、食用菌等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育新农人1名、农村实用人才5名,带动新建代养点2个、规模2000只,助农增收1.6万元。
(供稿单位:中共珙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