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明思
近日,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场均观赛人数超万人,被网民热捧为“苏超”。社交平台上,各类“苏超”视频层出不穷,相关话题频上热搜,浏览量数以亿计。“苏超”似乎从地方联赛扩展为“全民足球狂欢”,堪称2025年体育圈一个现象级热点。
“苏超”走红虽令人意外,但绝非偶然。更深一层看,“苏超”的胜利是“扎根群众”的胜利。“苏超”用实践表明:以文化为根脉、以人民为主体、以创新为引擎的赛事,能点燃全民激情。
以文化铸魂,深耕“城市IP+足球”新业态。“苏超”的火热传播,源于对江苏地域文化的深度开掘与创造性转化。江苏“散装”的文化特性,在赛事中被巧妙转化为城市间的竞技与互动,如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苏州与无锡的“吴语德比”、南京对阵镇江的“省会攻防战”等。当宿迁球迷高挂“项羽出征,寸草不生”的横幅,足球已升华为地域精神的图腾。“苏超”的“出圈”证明,吸引人的体育赛事不仅要有精彩的竞技内容,更要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实现体育与文化深度融合。
以人民为本,打造“全民参与+”共建新模式。“苏超”以“三个打破”重构了体育赛事的主题逻辑,让普通人成为真正的主角。打破参赛壁垒,13支以城市命名的队伍中,既有职业球员,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爱好者,如个体工商户、大学生、高中生等;打破观赛门槛,“苏超”以10元普惠票价和500辆社区直播车覆盖乡镇,使得人人都能观看精彩足球赛事;打破创作边界,虎扑“苏超梗图大赛”投稿超5万条,多条投稿被球队采纳,全民共创使赛事传播成本近乎为零,却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以创新制胜,开创“体育+文旅”生态链。“苏超”以融合思维构建自循环经济模型,破解体育“赔钱赚吆喝”困局,成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比赛期间,各城市纷纷推出文旅活动。常州在与扬州比赛前,向扬州游客发出免费游览A级旅游景区的邀约;镇江比赛时,西津渡景区夜游人数激增;盐城的“观鸟+观赛”套餐备受欢迎,预订量超2万单。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苏超”以创新制胜,让体育和文旅深度融合,激发经济动能,成功破局。
(作者单位/绵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