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青春播撒希望田 振兴花开桂花村
2025-06-13 10:22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肖雨谨

2023年深秋,我揣着那份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选调生通知书,带着满心的赤诚与憧憬,来到了美丽的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桂花村,签下了一份特殊的“山乡之约”。转眼一年多,学士服的墨香或许早已淡去,但田间地头的晨露却浸润了我的工作日志,村委会的灯光也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每一个夜晚。“选调生”这三个字,对我而言,早已不是纸面上的身份,而是融入这片热土的深深烙印。

在“老兵农场”与村民一起劳作。

扎根!书本里的光照亮希望的田,让沉睡的土地变成集体经济“新引擎”。作为农学生,书本里的肥料、土壤、植物曾是我的必修课。可刚到桂花村,我才发现,课本知识和田野实践之间,真有不小的距离——分不清五谷,锄头也握不稳,被乡亲们喊作“城里来的幺妹”。但我却敏锐地感觉到,那些撂荒地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孤寂。改变,从“脑洞大开”开始!我们带着乡亲们,用社会认养的新模式,硬是把21.5亩沉睡的土地变成了65块生机盎然的“老兵农场”共享菜园。这片土地不仅长出了生态蔬菜,带来了农耕的乐趣,更成了村集体经济的“新引擎”!如今,看着荒田重披绿装,我也在春华秋实的喜悦中,完成了从书本到实践的珍贵一课。

与村民一起直播带货。

破茧!青春在泥土里拔节生长,驻村小白变身共富“领头羊”。在村里,一声声亲切的“幺妹”,就是我开启新“副本”的信号。我可以是打包筲箕的电商客服,可以是入户宣传消防知识的安全员,也可以是各种会议活动的场务小能手,在不同角色间无缝切换。村务工作就像一个万花筒,看似琐碎,却能让我把“我之所能”精准对接“民之所盼”。特别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和村干部们一起搞起了“乡村振兴共向未来”农村电商直播间,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直播带货,帮村民卖出了60多万元的手工背篓!每当看到村干部信任的眼神,听到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最想交出的驻村答卷!

走村入户宣传政策。

绽放!为民服务的田野课堂,把初心种成老百姓院里的“幸福树”。“下海知鱼情,进山识鸟音。”驻村的意义,就藏在每一次俯下身子、用心倾听的瞬间。记得一个酷热的夏天,我跟着村干部逐户宣传安全用电。推开一户人家的门,一股刺鼻的气味让我有些不适。主人是一位大叔,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老母亲瘫痪好多年了,那个社保认证……能不能麻烦你们帮忙弄一下?”走进里屋,虽然异味仍在,但房间收拾得挺干净。床上的婆婆微笑着望向我,眼神里满是期盼。我赶紧用手机帮她完成了认证,大叔连连道谢,那朴实的话语,瞬间温暖了我的心。这样的温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走进老党员家,收购他们亲手做的手工筲箕,为他们增加一份收入;蹲在困境儿童身旁,鼓励他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在邻里发生小摩擦时,耐心去调解。“民之所忧,我之所想。”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扎根在这里,每天都在努力践行的初心。

作者系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桂花村驻村干部)  

编辑:冯雅可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