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刚过了26岁生日的我打包好包裹,坐上城际大巴,来到成都崇州市三江街道的古泉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回顾在村里的500多个日日夜夜,从一问三不知的“菜鸟”成为村民们的朋友,一个个难忘的温馨时刻不禁浮现在眼前。
只有用心融入,方能真正扎根
初到古泉村时两眼摸黑,想干工作也上不了手,成天着急上火。“只有熟悉村里情况,干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啊!”村支书语重心长地开导让我茅塞顿开。
为了尽早了解村情,我积极跟着村干部入户走访,几个月下来走遍了15个村民小组和1000余 户人家,初步掌握了全村人口结构、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等基本情况。
“拜有工作经验的同志为师,是克服本领恐慌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安排下,我有幸成为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徒弟”,三天两头请“帮带导师”传授土地流转、农机安全、灌溉种植方面经验。秉持“每个人都是自己老师”的初心,我跟着村支书进组入户,照模照样学习和村民打交道结朋友,化解矛盾摸排问题的技巧;跟着安全环保员定期检查9家村域企业,仔细检查消防设施是否更新、危险废物是否依法依规处置;参与住宅小区改造工程,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及时督促企业整改隐患……
当我从必须竖起耳朵才勉强能听懂乡音,到轻松随意和爷爷奶奶摆“龙门阵”;当大家对我的称呼从客套的“史书记”,改口亲热的“史小妹”;当从见到村民只能礼貌尴笑,到脱口而出上百个名字,我知道,自己在古泉村站住脚了。
机关到基层,接地气才有灵气
从智慧城市局工作人员到村党组织副书记,个人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工作性质的改变,基层工作重在落实讲求实效。
无论是高温烈日下协助公安入企进行打工人员登记、老年人参保登记审核、防返贫集中排查系统录入等“面对面工作”,还是讲解“惠蓉保”政策要点、货车司机工会互助保险好处、露天焚烧防治宣传意义等“手把手工作”……我总是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透道理,从而得到大家的理解和配合,效果也越来越好。
有一次下组检查河道,偶然看到一户村民门口安装的摄像头写着“大运会慧眼工程”。“眼下正在推广数字化治理,何不利用村里现有的设施系统改善创新?”我灵光一闪,得到“村两委”支持后马上回局里联系相关“智慧蓉城”建设项目,迅速梳理村内摄像头、烟雾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的来源、位置和使用率,为数字治理赋能“最后一公里”打下基础。
得知街道辖区内有沙发厂、木材厂、汽修厂等上千家中小企业长期底数不清、基础台账不规范后。我主动请缨参与建立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系统,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办法,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解决了三江街道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开拓视野、对标先进,除了赴福建省、浙江省开展国情调研外,我利用闲余时间深入走访了崇州15个镇街及周边地区,借鉴江源街道桅杆村林盘整治案例和新津区平岗社区社工室微基金赋能积分制工作,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向成都市社工部申请并完成包含古泉小区美化、微景观文化长廊新建和农家书屋新建项目,助力古泉村获评街道年度“综合一等奖”。
“对基层越熟悉,人就越接地气,脑子越有灵气,干工作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实效。”驻村一年半,这是本人最深刻的体会。
(供稿/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派驻崇州市三江街道古泉村选调生 史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