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海龙
2024年7月,炽热的阳光洒满马鞍山村,我背着行囊站在村口大树下,汗水浸透了衣衫。作为省交通执法总队第一支队增派的最年轻第一书记,我下意识攥紧背包带,掌心传来的勒痛提醒着我:脚下这片土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场,更是丈量民生温度的标尺。
“这两个娃,不能再让她们苦下去了”
驻村不久,在摸排“失母儿童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时,我知道了王紫嫣、王紫寒姐妹,姐妹俩的父亲因车祸离世,母亲改嫁后音讯全无,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苦苦支撑。推开家门,昏暗与闷热扑面而来。姐姐紫嫣正用一把破旧的蒲扇轻轻给妹妹扇风,紫寒趴在饭桌上写作业。“叔叔,我和妹妹能有一张书桌吗?”紫嫣抬头望向我,眼神清澈却带着几分怯意,手里的蒲扇始终没停。眼前的一幕让我心头一紧,我暗自下定决心:“这个改造名额,一定要为她们争取到!”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白天带着工作队穿梭在山间,逐户走访核实;夜晚伏案整理材料。山间的夜路漆黑寂静,只有虫鸣相伴,有时凌晨还在和民政部门反复沟通;在民主评议会上,我举起手机展示姐妹俩家徒四壁的照片,恳切地说:“人居环境改造不仅是修房子,更是给孩子点亮一盏安心读书的灯!”终于,姐妹俩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2025年3月项目验收那天,紫寒抚摸着崭新的书桌,突然紧紧抱住我:“谢谢程叔叔,以后我和姐姐能一起写作业了!”看着亮堂整洁的小屋,崭新的衣柜、洗衣机、台灯一应俱全。我悄悄背过身,抬手拭去眼角的湿润——希望的种子,原来真的可以播种、浇灌,直至破土生长。
在儿童家中安装书桌衣柜。
一场朋友圈引发的爱心接力
改造只是起点。姐妹俩没有来自父母的关心,随时都有失学的风险,让人十分揪心。蹲在村委会门口的台阶上,我内心五味杂陈:绝不能让孩子因贫失学!深夜,我在朋友圈写下一篇帮扶日记:“两个可怜的孩子,爸去世妈改嫁,衣物散放、家徒四壁……”还配上了姐妹俩挤在餐桌旁写作业和改造前后的照片。这条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层层涟漪,唤醒了四面八方的善意。
镇妇联第一时间来电联系,着手为她们申报“春蕾计划”;原单位(第一支队三大队)党支部迅速响应,送来整整一小车的物资,20套崭新文具、100余件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交通系统的同事们纷纷伸出援手,一笔笔捐款不断汇聚。一位交通执法大队大队长转账时说道:“我小时候家里穷,是助学金帮我完成了学业。现在,我一定要为孩子们出份力。”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物资堆满了村委办公室,更珍贵的是那份炽热的心意。当我把700元捐款递给紫嫣,她紧紧攥着信封,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面的数字,突然仰起头问:“程叔叔,这些钱能买钢笔和作业本吗?”我蹲下身,为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能,还能买新书包。”她沉默良久,声音微微发颤:“我想考大学,将来也当书记,帮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孩子。”
窗外,春日的阳光正好,照在她攥紧的小拳头上,那微微发皱的信封,恰似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正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25年4月回访时,紫嫣正站在新书架前认真整理课本,她告诉我:“妹妹现在能按时交作业了!”目睹她的成长,我在欣慰之余更感责任重大:帮扶不能是“一阵风”,必须扎下根、见长效。
在支队党委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探索建立了“1+N”长效帮扶机制:以驻村工作队为核心,联动民政、妇联、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每月定期走访了解需求,每季度评估成长情况,每年制定个性化长远规划。年初,我们帮村上7名失母儿童实现了“微心愿”,将崭新的书包、文具送到孩子们手中;暑假,还计划组织他们参加城市夏令营。如今,紫嫣的成绩从班级中游跃至前三。在乡土深处扎根
有人问我,从执法一线到田间地头,落差大吗?我总会想起在紫嫣紫寒家安装书桌衣柜的那天,姐妹俩亮晶晶的眼神,还有爷爷奶奶硬塞给我的煮鸡蛋——那是他们能表达的最高心意。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守护道路安全是交通执法铁军的使命,而守护孩子们的未来,是这支队伍更深沉的责任与担当。
驻村一年来,马鞍山村积极争取民生项目申报,已将9名困难儿童纳入长效帮扶。每次路过紫嫣紫寒家,我总会想起单位领导临行前的嘱托:“执法铁军,初心为民,要全力以赴答好为民服务答卷。”是的,乡村振兴少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是将每件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高速路上的警示标——认真对待、快速行动、踏实落实。未来,我愿做一株爬山虎,让政策的养分、社会的温暖、孩子们的期盼,顺着藤蔓向上生长,终有一日,绿荫满山、惠泽乡里。(作者系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第一支队派驻万源市长坝镇马鞍山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