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驻村帮扶路上的“五心”答卷
2025-06-19 15:57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卜东东

七月的得荣是被阳光打开的。我怀揣着乡村振兴的真挚初心,从成都出发,穿过甘孜南大门,沿着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高高飘扬的金沙江畔,追寻红军当年的脚步,来到得荣县境南部的奔都乡奔都村。转眼驻村已经一年了,每次翻开驻村日志,一行行跳跃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驻村的故事。

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初心情系群众、扎根乡村

奔都村位于得荣县南部,四面环山,峡谷地形,气候干燥,日照充足。作为一个北方人,初到奔都,置身高原,面对高海拔气候,简陋的办公生活条件,工作上的不适应,我的内心甚是茫然也想打退堂鼓,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努力适应这里的一切,很快融入得荣这片热土,快速完成了从“立德树人”到“乡村振兴”,从“高校辅导员”到“驻村干部”的角色转变。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每一位驻村队员,都给我了很大的指导和鼓励,原来的忐忑茫然荡然无存,感觉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全身心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全面了解村情村貌,利用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优势,与村民们拉家常、询困难、聊产业、谋发展,被奔都村老百姓的热情、朴实和真诚所打动,在较短的时间内与村民打成一片。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诚心为民服务、助力振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我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悉心询问群众困难,耐心解决百姓难题。“东东老师,你能帮我开一个我们家的贫困证明吗?”“能开一个务工证明吗”“能帮我们家交一下医疗保险”……像之前做学生工作那样,很多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关键“要事”,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融入到群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为群众真正地办实事解难题,让我感到幸福且充满成就感。

察看农户树椒长势

到帮扶村后,我积极开展调研,协助驻村第一书记推动太阳能提灌站、奔都村及奔都乡机关站饮水项目建设,协助发展奔都村藏香猪、藏香鸡等集体经济产业,联系收购奔都村树椒2000斤。2024年奔都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万元,户均分红1830元,比2023年增长120%。所在学院党支部与奔都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共享甜“蜜”,通过“以购代捐”方式,购买奔都村蜂蜜,帮助当地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为奔都村代购蜂蜜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动态监测、防止返贫

去年8月份以来,我多次深入农户,开展防返监测排查。印象深刻的是刚到的时候,恰逢全省开展防返贫监测,需要详细统计、核实每一位农户的收入,奔都乡党委书记妞妞和乡工作同事,带着我们走村入户,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统计四大收入,传授方式方法,准确到每一种作物、每一头牲畜的市场价格,让我对防返贫监测工作能够很快上手。在一次次的防返监测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成功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时期,驻村干部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

辅导员要熟悉每一位学生,要叫得出名字,要了解到家庭状况。对于驻村干部来说更是如此,我与驻村第一书记共同摸索出了一套防返贫监测动态化、帮扶措施前置化、档案梳理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制作《奔都村村情手册》,将工作做在日常、做在平时,做到村情民情清、存在问题清、未来规划清、政策措施清、帮扶成效清。

入户核查农户收入

以“安全责任千钧重”的悉心闻“汛”而动、防患未“燃”

以前最担心半夜接到学生的电话,现在最担心的是村里发生山火。防汛与防火是驻村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及时召开防汛工作、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部署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州、县三级防汛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奔都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监测员培训,走村入户检查各类安全隐患,宣传森林草原防火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做好宣传教育、值班值守、物资储备、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提高全村应急处置综合水平。

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

以“以此进道常若渴”的虚心孜孜不倦、勤奋不怠

作为一名新来的驻村干部,我积极参加驻村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聆听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事迹,实地观摩学习模范村发展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不断充电提升。结合所学专业,立项学校杏林学者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研究》,为推动乡村基层党建贡献一份力量。

在学校,我是学生们的辅导员,也是他们亲爱的“东哥”。驻村一年来,我从“异乡客”变成“家乡人”。我从学生中来,到乡亲中去,总会被乡亲们的朴实、真诚所打动。在奔都村,岁月是被鞋子磨旧的,那些脚下沾满的泥土,晒黑的皮肤,那些蜿蜒的盘山路与不变的初心,汇聚成温暖的嘱托,呼应着内心的执着、笃定与坚持。

(作者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派驻得荣县奔都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