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生命中最充实的时光
2025-06-11 10:01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伍建川

2024年7月23日,是我结婚六周年纪念日,我一大早便告别妻子,踏上了前往金阳县的道路。经过长途跋涉,汽车进入金阳,蜿蜒的山路越爬越高,车窗外连绵的坡地与错落的彝家新居像山水画一样徐徐展开。此时,我心中涌动的不仅是离开家的不舍,更有投身乡村振兴的炽热期盼。我将在未来的时光里,与这里的父老乡亲朝夕相处,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叩响民心。

我的第一站是金阳县对坪镇九道拐村,担任驻村队员。我常听村里的老支书邓大爷感叹:“过去是等着政策上门,现在是追着发展跑。”这句话颇有点“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意思。

后来得知独角溪村这个全镇最偏远的彝族村落需要驻村第一书记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请缨。有人说这是“赶鸭子上架”,但我知道,这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姿态——主动把汗水洒在最需要的地方。9月30日,我得到县委组织部任命,开始担任独角溪村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独角溪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递名片:“我是新来的驻村书记小伍,有事随时找我。”有村民笑着用彝语说:“书记名片比结婚证还金贵哩!”通过建立微信群,我们让政策宣传从“墙上”走到“掌上”。记得有次道路旁的水管被压坏了,村民刚在群里找我,20分钟后就看到抢修队伍的身影,这样的“秒回”让干群关系迅速升温。

在独角溪的270余天里,我们干成了七件实事:完成全村首轮防返贫大排查,让20户监测对象及时获得帮扶;争取学校资金购买办公设备,让村委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创新开展“环境卫生一月一评”活动,让村里洁净度提升了60%;为村里两个幼教点60名小朋友赠送新书包和过冬羽绒服,送去了切实的温暖与关爱;组建大学生教育宣讲团,让5名返乡学子成为“控辍保学”生力军;为新纳入的监测户赠送鸡苗和饲料,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生活的希望与致富的“火种”,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最自豪的是用“以工代赈”方式修补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道路塌方点,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让两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夜晚,我常翻看手机相册:有彝族阿妈硬塞给我的苦荞饼,有幼教点孩子塞满零食的“爱心包裹”,有村民自酿的工蜂酒。这些带着温度的画面,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当看到曾经辍学的监测户子女哈马木尔则重新背上了书包,当听到村民说“卡莎莎(谢谢)伍书记,你比喜鹊报春还早”,我更加确信,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干群携手同行的路上。

如今,独角溪的索玛花开了,蜿蜒的村道旁,象征产业的花椒树正迎风摇曳,粒粒花椒泛着绿油油的光。我想,当花椒上市的时候,老人孩子又会添新衣,恋爱中的青年婚房有了着落……一切都向着幸福出发。我深深体会到,在大凉山深处这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最充实的时光,一切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就像歌中喝的那样: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老百姓冷暖挂在心房,一身责任一身担当,烈日雨雪难以阻挡,只为家家把日子过得甜香;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的心里洒满阳光,牢记使命初心不忘,汗水流淌浸透脊梁;只为家家把日子过得甜香。

(作者系西南石油大学派驻金阳县对坪镇独角溪村第一书记)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