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德县尼波镇甘洛村驻村工作队
在大凉山的褶皱里,总有些村庄像遗落的星辰,喜德县尼波镇甘洛村就这样静卧在这片海拔2000多米云海之间。自踏上这片土地,我们便牢记为民办事服务的工作职责,将村民的大小事务放在心间。2024年8月,我们在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时,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村民阿尔吃沙残疾人证期满待换,需要重新评定后办理换证。
静卧山间的甘洛村
阿尔吃沙,这个2007年出生的彝族少年,自7岁被确诊为智力残疾二级后,他的世界便定格在混沌的迷雾里。他整日像只受伤的云雀蜷缩在屋檐下,行动不能自控,衣食不能自理,成为这个家庭不能承受之痛。根据相关规定,残疾人证十年期满后要重新换证,但是需要残疾人本人前往约150公里外的西昌市进行重新评定,才能办理。换证之路对普通家庭而言不过是一次寻常出行,于阿尔吃沙家却是犹如跨越天堑的远征。此前残疾人证即将期满之际,在收到换证通知之后,一天清晨,阿尔吃沙家人用三轮车载他去赶公益慢火车。在去往火车站的途中,受到惊吓的阿尔吃沙惊慌地挣脱陪同的家人,跳下三轮车,摔得遍身鳞伤,很长时间才恢复。受了惊吓的阿尔吃沙更不愿出家门,家人也不敢再带他去乘坐火车了。
“没有新证,补助就要停了。”阿尔吃沙的父亲阿尔木加摩挲着泛黄的旧证件,焦急不已。补助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撑。面对这个困境,我们驻村工作队同样焦急万分。为了帮助阿尔吃沙家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开始多方咨询、四处奔走。先是向喜德县残联咨询相关政策,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了换证的流程和规定。但对于能否简化程序、特殊处理,他们也无法给出明确答复。随后,我们直接向喜德县残联领导反映阿尔吃沙的具体情况和困难,并把阿尔吃沙的相关资料通过微信发送给县残联领导,请求给予支持。县残联领导给我们反馈说,因为喜德县医院没有资质做智力和精神方面的残疾评定,只能积极向州残联反映阿尔吃沙的具体情况,请求州残联的指导和支持。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2024年12月。为了尽快帮助阿尔吃沙换得新证,我们经在省残联工作朋友的指导,积极联系省残联,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详细说明了阿尔吃沙的情况,表达了我们的诉求。省残联的工作人员认真记录了相关信息,反馈说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会本着“便利残疾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的原则尽快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2025年初将会就残疾人换证事宜出台相关便利政策,让我们耐心等待。
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煎熬,转眼过了2025年春节,新的政策未能如预期出台。虽然我们能等,但是阿尔吃沙家不能等,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一驻村工作的职责使命不能等。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直接前往州残联,当面向领导汇报情况。3月5日,我们早早出发,山路崎岖,一路颠簸,到达州残联时,已是下午。州残联理事长等领导都已外出开会,接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王森老师。王老师十分热情和耐心,认真听取了我们的汇报,详细询问了阿尔吃沙的家庭状况、残疾程度等信息,并立即在系统信息里进行了核实和确认。离开时,王老师承诺会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尽快研究形成解决方案,给我们一个答复,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向州残联王森老师反映情况
3月11日上午,王森老师打来了电话——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州残联领导专题研究并请示省残联后,决定特事特办,为阿尔吃沙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换证程序,只需其家人带上相关证件材料到县残联即可代办换证。得知这一消息,我们激动不已,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阿尔吃沙的家人,并专程上门嘱咐换证需要准备的证件材料。阿尔吃沙的父亲眼中闪烁着泪花,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第二天,阿尔吃沙的家人告诉我们,已经为阿尔吃沙换上了新的残疾人证。看着微信上发来的崭新的残疾人证照片,那一刻,我们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溢满了成功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后的充实与喜悦!
这150公里的“绿色通道”,丈量着新时代的温度。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每个“阿尔吃沙”都是不可缺失的坐标。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驻村工作队,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位村民的困难,都是我们的牵挂;每一次为村民解决问题,都是我们的使命。在大凉山的边远山村,在这片虽然贫瘠但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是最亮的北极星,指引着我们每个驻村干部穿越风雨,守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