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按要求定期讲党课。”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积极性不高、空话套话多、安排部署发号施令多、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党员“抬头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样的党课缺失了党内教育应有的价值,究其原因,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切莫讲“官样党课”,要从深钻学习、调查研究、躬耕实操、授课技巧等方面入手,让党课更有深度、灵活性和吸引力,切实发挥讲党课的作用和价值。
深钻学习,化解旧供给与新需求的矛盾。对于讲党课这项工作,既要研究“供给侧”的缺口和短板,又要研究“需求侧”的整体状态,以及“难满足”“不满意”的具体情况,通过深钻学习,探索化解旧供给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通常讲“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讲党课要求授课者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讲课,而不是不加任何学习和思考的一股脑儿地念文件、念政策、念上级的要求,也不是旧瓶装新酒,表面上聚焦新形式、新政策,实际上延用陈旧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来讲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认认真真研读理论、著作和上级的方针、政策等等,自己学到位、学到家,再结合广大党员的真实想法进行授课,满足受众的需求。
深入调研,化解空对空与实践结合的矛盾。党员领导干部想要破除“官样党课”的怪圈,就要加强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和实化党课的主题,解决好空对空的问题,与实践相结合、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相结合,用事实、用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党课才会“实”。接到党课任务,首先便要围绕此次党课的主题开展调研,我认识一位老领导,每次授课前,都会花1-2周的时间进行集中调研,了解情况,同时还会找来当地近几年的工作规划、报告、总结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他的课堂也非常受欢迎。这种一竿子插到底,弄清楚基层党员同志的需求和期盼,获取第一手情况和素材的做法很有必要。其次,除了授课前的集中调研,还需要时时用心,把功夫下在平时,将自己长久以来的调研情况形成案例库,方便随取随用,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调查研究要久久为功,才能有足够的案例来支撑党课的观点。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党课,讲出来的观点便会空洞乏味、虚无缥缈,列举的事例会缺少典型意义,更谈不上接地气、受欢迎了。
躬耕实操,化解播音员与思考者的矛盾。要想讲好党课,不但要动嘴,更要动脑动手,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认真充分的准备。“官样党课”更多的是别人帮忙准备或是没有自己思考的产物,高质量的党课,无一不是讲课人亲自谋划、亲自准备的,并且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抱着对付应付的态度,不求党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只图完成任务,就会成为写作班子的“播音员”,念完就完,不能引发大家共鸣,根本讲不好党课。讲党课必须要躬耕实操,善于运用理论思维提炼自己的思想观点,透过表面看本质,善用小故事讲清楚大道理,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准备党课提纲、案例和PPT,围绕主题通过自己思考准备而来的党课,受众才会欣然接受,自己准备出来的党课甚至不需要讲稿,也能在授课时侃侃而谈,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掌握技巧,化解我讲你听与互动思考的矛盾。“官样党课”其实没有任何技巧,或按部就班照着稿子念,或坐在台上,指点江山、安排部署,这样的党课无非就是“拔高”了一些认识,反观听众,可能昏昏然茫然不知。要想化解我讲你听与互动思考的矛盾,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放下姿态,与受众平等交流,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就“高人一等”,讲党课变成了变相安排工作,或成了批评教育大会。其次要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充分运用党员群众的“土言土语”“网言网语”等生动语言,时不时做好眼神、语言的交流,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此外,党员领导干部还需要掌握多种党课讲授的方式方法,比如充分运用好音、视频,调动大家的感官,又如开展问答式、引领思考式、课后讨论等形式,调动大家的思考等等。
(作者系中共内江市威远县委组织部 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