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理论·观点
当好廉洁的“细节控”
2025-04-27 15:20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肖云恩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上下有序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是一次自我革命的深刻实践,是一次作风建设的全面深化,也是一次纪律意识的强化提升。党员干部须筑牢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划清公私界限,从细微处着手、在细节上发力,当好廉洁的“细节控”。

筑牢思想防线,莫让“小疏忽”变成“大纰漏”。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平时疏忽于对党规党纪学习,纪法意识欠缺,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认识不清、无知无畏,在处理关键性、原则性问题时出现纰漏。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注重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夯实清廉根基,坚持以小事小节为镜,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自觉与错误的思潮划清界限,用党规党纪、法律法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勤扫“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增强拒腐防变意识,让党员干部信仰不迷茫、精神不迷失,在是非面前不糊涂,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守住清廉底线,莫让“小利益”酿成“大祸患”。落马官员腐化变质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失小节到酿大错的过程,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在小恩小惠中丢掉原则,在吃喝中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最终酿成腐败和犯罪“大祸患”。从近年来查处曝光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发现,有的党员干部从一包香烟、一份点心、一顿便饭到一张购物卡、一个大红包、一笔好处费,从小恩小惠“敲开门”到大额巨款“拉下水”,逐步成为了“温水中的青蛙”。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要守好廉洁底线,层层设卡、处处设防,从小事小节上规范言行,在一点一滴中锤炼修养。树牢“第一次”意识,管住“第一次”伸手,管住“第一次”吃喝,管住“第一次”越界,时刻铭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古训,保持“新鞋不踩泥”的警醒,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划清公私界限,莫让“小圈子”变成“围猎场”。“小圈子”的存在,从根本上来看,是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出现偏差,道德品行堕落变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存在“人情难却”心理,把不正当利益往来视为正常人际交往;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遇到点事情,就习惯性地找熟人、找关系。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和心理支配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会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攀关系、与重要岗位人员讲交情,结成所谓的“小圈子”,有的党员干部成为替一些老板、商人等朋友站台的“靠山”,最终沦为了别人围猎的对象。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观念、规矩意识,无论是在八小时内,还是在八小时之外,都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规范用权,远离“小圈子”。要管好身边人,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腐”从小事渗透,“廉”从小节守起。党员干部要当好廉洁的“细节控”,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同时,各级党组织要扎紧制度笼子,筑牢防腐堤坝,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的监督体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谈话提醒、风险排查等工作,着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者单位/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编辑:黄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