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兆伟
“目前,全县共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8个、已推动解决282个,发现问题线索81件,立案30人。”今年,雅安市芦山县纪委监委组建多个流动接访小组,“下沉”打捞群众“最不安逸”“最恼火”“最难办”的事,形成问题清单,逐一销号解决。群众纷纷表示,小组“捞问题”、纪委“盯着办”、群众“很满意”。
这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秉持执纪为民理念,以强有力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生动事例。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真管真治和严管严治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纪检监察机关为民服务的温度。
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督促下,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图/曾永强
“找纪检”与“纪检找”相结合
让民生民利直达民心
“家里接上自来水后,放出来的水干净又清亮。”金秋时节,终于用上自来水的自贡市荣县鼎新镇顺利村村民刘泽金露出了笑容,“告别天天挑水喝的日子,真好。”同时享受到这一便利的还有顺利村另外244户村民。乡亲们说:“多亏大家找到了纪检。”
不久前,在鼎新镇“有事找纪检·纪民同心行”坝坝会上,刘泽金讲出了困扰已久的烦心事:“村里有8个村民小组一直没有通自来水,平时只能挑水喝。”
坝坝会结束后,鼎新镇纪委立即走访核实——刘泽金反映问题属实。荣县纪委监委收到情况上报后,当即向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提出整改建议。在县镇两级纪委跟踪督办下,相关部门整合资金300万元,实施顺利村28.32公里供水管网建设等项目,245户村民终于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鼎新镇顺利村用水难问题的解决,只是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乡镇一级喊响基层监督“有事找纪检”,主动走近群众、深入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开展监督,以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为着力点,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纪检的工作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系统施治、解决问题,推动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
“有事找纪检”,绝不是坐等群众上门来找。全省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纷纷从强化基层监督着手,主动到田间地头“打捞”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广元市青川县纪委监委成立多支“监督小分队”,到群众家中听民声、察民情,在筑牢基层监督“战斗堡垒”的基础上,聘请退休老干部、新乡贤、群众代表等为廉情信息员,及时掌握廉情信息、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接访服务,此举有效破解了“熟人困局”“人情干扰”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县发现问题线索267个,同比提升159%。
为使民生民利直达民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把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这要求严查群众反映问题背后的“风、腐、责”。
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纪委收到老龙口村村民“未收到土地流转金”的问题反映后,立即成立专项核查组进行核查,该村第4村民小组组长张某某因截留土地流转金1.8万元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被其私自截留的土地流转金悉数退回并全数发放到村民手中。以张某某案的查处为契机,合江县纪委监委督促各镇(街道)部门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共发现问题线索171件、立案12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3人,挽回经济损失12.57万元。
推动监督力量协同作战
让“蝇贪蚁腐”无所遁形
四川县乡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任务重、责任大。全省加快推进纪、巡、审等监督方式贯通协同,推动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更快更有效得到解决。
“乌木镇堡子村党委书记、主任李某某侵占群众谭某油菜保险理赔款。”今年4月,达州市大竹县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收到一则群众反映,鉴于农业保险参保、理赔、监管程序较多,政策性较强,当即启动统筹联动片区协作组联动监督工作模式。
“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到各保险公司调取堡子村2023年以来的各类农业保险参保、理赔等数据资料,乌木镇纪委到镇农业服务中心调取堡子村群众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农业补贴资金情况……”经大竹县纪委监委第七统筹联动片区协作组安排成员单位协作联动,很快查实李某某在2023年侵占谭某油菜保险理赔款1575元。
在数据比对过程中,大竹县纪委监委第七统筹联动片区协作组还发现3名群众的农业保险理赔款存在异常,当即展开实地走访。经多方核实,发现李某某2023年虚报受灾面积骗取农业保险理赔款9175元用于村集体开支。5月,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快速查处,证明推动监督力量协同作战的威力。
今年,大竹县纪委监委将巡察机构、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乡镇纪委划分为9个“巡室组地”统筹联动片区协作组,协同作战模式实现了“1+1+1+1>4”的良好监督效果。截至目前,大竹县委巡察办已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25个,立案10件1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开展“巡室组地”协作监督71次,精准发现问题183个,协作办案40次。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针对在民族聚居区收集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际,四川推动各种监督力量构建“大兵团”作战格局,以跨域联合监督保障集中整治提质增效。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纪委监委探索实践“纪巡审”联动、“巡审”联动、“巡纪”联动模式,建立健全协助配合、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等协作机制,实现推动从问题发现、移送办理、整改落实、结果反馈到成果运用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已对102个村(社区)开展“巡纪”联动,对1个部门开展“巡审”联动,对2个乡镇、16个村(社区)开展“纪巡审”联动,组织召开巡纪结合“阳光问政”坝坝会20余次、“汇报—质询—监督”座谈会7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3个,移交问题线索81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以系统思维靶向纠治
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集中整治工作已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期,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查处个案到深挖系统,“全面诊断”推动系统施治,以监督“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作为一名分管项目建设的干部,我放松了对党规党纪的学习,在思想深处埋下了错根……”面对办案人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三江镇原党委委员、副镇长董某悔不当初。董某在分管乐活村安全饮水恢复工程采购项目和柒山村太阳能路灯采购项目过程中,违规指定项目采购商,插手采购事项,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扎实开展“靠项目吃项目”系统治理,持续清理招投标领域各类乱象,不断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是阿坝州纪委监委严查重点问题、突出重点领域、紧盯重点对象,纵深推进集中整治的重要手段。
为精准发现问题,阿坝州纪委监委通过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单位的信息沟通,持续开展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检视工作,督促相关主责单位和部门全面清理自查项目工程,确保招投标程序执行规范、问题应改尽改。截至目前,阿坝州“靠项目吃项目”系统治理已清理自查项目4900余个,涉及总投资2600余亿元,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6 人、组织处理 19 人,挽回经济损失1470.84万元。
强力查办案件,发挥有力震慑只是第一步。为取得综合治理效应,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剖析典型案件,推动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南充市高坪区纪委监委结合前期查处的执法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10个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区已收集整理各执法主体执法案件30余件,开展一线监督检查20余次,发现问题40余个,受理问题线索39件、立案21件,当地“执法不规范、不严格”“过度执法、粗暴执法”“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为将监督成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发现和解决案件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监管漏洞,发挥监督在完善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把整改整治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相结合,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德阳市纪委监委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期间,市县两级案件分析专班深入分析类案,梳理出立项招标、施工建设、验收拨付、管护利用等重点环节43个风险点位,绘制全流程风险示意图,向农业农村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等具体建议,并推动在中江试点高标准农田“建管运一体”模式,将建设项目和10年经营权一体发包,实现“谁建设、谁种植、谁管护”,有效破解“管建不管种”“擅自降低建设标准”等行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