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5月下/第10期
蜀地清风润心脾
2024-05-21 10:5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兆伟

5月10日,小平故里广安,四川省第三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就在此前5天,作为此次活动重要板块之一的“一起学《条例》”普规普纪活动暨网络知识竞赛落下帷幕,短短1个月时间内,超3300万人次参与,再次刷新“510”系列活动参与人次纪录。

举办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是四川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省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打造看得见、叫得响、有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持续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自觉见贤思齐、躬行廉洁。

绵竹廉洁年画创作基地绘制廉洁年画,弘扬清风正气。供图/省纪宣


夯实根基 激发廉洁内在动力

“朱德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他在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廉政思想和精神风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近日,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朱德廉政思想主题教室正式启用,南充市仪陇县新进公务员接受了一场特殊的党性教育。当地将朱德、张思德的廉洁思想和事迹融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打造、基地展陈等方面,大力实施红色铸魂工程。

突出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全省各地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政德教育、正面典型教育、警示教育,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到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

成都市建立市纪委监委机关牵头协调,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26个部门(单位)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一体推进阵地建设、主题宣传、社会传播、校园浸润、家风家教、理论研究等各项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洁文化建设格局;省公安厅党委会同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研究出台加强新时代公安机关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打造公安廉洁文化基地,组织“510·我要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和“警示教育月”等活动,促进省公安厅机关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四川省第三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成果发布会现场。供图/省纪宣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从大力培育党员干部廉洁家风入手,不断夯实廉洁根基。省纪委监委着眼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两次举办“天府好家规”征集评选、组织新提拔省管干部家属开展家庭助廉活动,从优秀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营养,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眉山市打造以三苏祠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和家风教育基地矩阵,每年开展家风教育覆盖2万余人次,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沉浸式、趣味式的文化体验中,涵养“不想腐”的自觉。广元市将家风建设与政德教育贯通起来,每年分层分类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年轻干部、重要岗位干部等主体,抓住任前谈话等关键节点,邀请家属“同上一堂廉洁教育课、同敲一次警示教育钟、同签一份家庭助廉倡议书”,以良好家风净化党风政风。

激发廉洁内在动力,既要正面引导,也要反面警示。近年来,省纪委监委常态化组织编纂警示教育读本、拍摄警示教育片、开展旁听庭审等警示教育活动,在“廉洁四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案”理说》《以案为镜》《忏悔实录》等警示教育栏目,多措并举深化以案示警,有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自觉反躬自省、夯实筑牢廉洁防线。

攀枝花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自办典型案例镜鉴作用,举办“阳光纪检·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巡展活动,通过展示2017年以来自行查办的28个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达到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的效果。自贡市纪委监委注重把纪律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通过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旁听庭审、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

厚植土壤 深挖廉洁文化“富矿”

“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廊古蜀道上,“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制度所蕴含的政绩观至今相习成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为后人传诵千年……

今年4月,省纪委监委机关和省委宣传部联合命名的第四批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正式公布,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大蜀道廉洁文化基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8个基地上榜。至此,四川省级廉洁文化基地“大家庭”成员数量已达44个,地理范围上遍布全省21个市(州)、覆盖层面上涵盖党政机关、国企、学校等,廉洁文化阵地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巴蜀大地,文脉悠长,是取之不尽的廉洁文化“富矿”。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纷纷进行深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同时,面向人民群众,将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因子、清官廉吏的廉洁思想、实践中较成熟可践行的廉洁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厚植基层廉洁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推动化风成俗。

雅安市雨城区以市博物馆、高颐阙文博公园、孝廉社区3个点位为依托,打造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廉洁教育阵地,同时将孝廉文化写入孝廉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把移风易俗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创办“移风易俗”大讲堂,围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依法婚育等重点,推动制定西厢村村规民约16条措施,培育时代新风。

为提升廉洁文化辐射效能,四川不断加强区域协调联动。近年来,全省相关地区纪检监察机关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着力推动廉洁文化资源共享、廉洁教育活动共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破题。

广安市纪委监委与重庆渝北、合川等地纪检监察机关整合红色资源,将邓小平故里、广安市党风廉政教育展厅等7个广安点位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等6个重庆点位串珠成线,深度打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合川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红岩·华蓥烽火警示教育基地—邓小平故里—小平干部学院”渝广廉洁教育环线。四川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川南4市和重庆江津、永川、荣昌、大足等渝西4区,精心筛选出泸州市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荣昌区喻茂坚纪念馆等8个省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示范点)串联成线,共同绘制出川南渝西4市4区“廉洁地图”。

丰富载体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首届活动,举办Logo征集和廉洁大使形象设计大赛、“新时代天府好家风”家训家规家书、“清风满天府·廉潮涌万家”书画摄影创作大赛、少儿清廉经典诵读大赛4项活动,收到参赛作品5005件;第二届活动,仅廉洁文化公益广告创作大赛就征集到全国各地作品5880件,“五微”(微小说、微剧本、微视频、微电影、微话剧)创作大赛共有1644件作品参评;本届活动,聚焦普纪普法、国资国企、医药等细分领域,共征集到全国各地清廉主题歌曲及各类视频作品2000余件……

自2022年起,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连续3年举办四川省“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上万件作品见证了廉洁文化共创共享的浓厚氛围。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让人民群众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优秀作品送到百姓身边,让廉洁声音传得更远。省纪委监委驻蜀道集团纪检监察组会同宜宾市纪委监委在宜宾智轨T1线打造廉洁文化专列“蜀廉号”,通过“育廉于乘”,让广大群众在日常出行中感知“徐徐廉意”,该专列开通近两年来,累计行驶超18万公里,载客超50万余人次。遂宁市蓬溪县发挥“中国书法之乡”优势,成立蓬溪县廉洁书法文化研究学会,深入机关、学校、社区等七个重点领域开展廉洁书法“七进”活动,打造出“翰墨扬清风·廉洁润蓬溪”廉洁文化教育品牌,让人民群众“墨写正气”“笔传清风”。

弘扬廉洁文化,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四川以抢抓“Z世代”为突破口,创新举办“廉音传天府”清廉主题歌曲创作暨“校园廉声”大学生歌咏比赛。“以大学生歌咏比赛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廉洁文化‘声’入人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省各高校以音符凝聚廉心、以歌声咏唱廉魂,引导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子扣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第一粒扣子”。

为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全省各地在文艺创作和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创新。绵阳市北川县将廉洁文化内涵融入禹羌文化文艺作品,创作羌族舞蹈、小品等作品20余个,开展200余场次惠民演出;泸州市合江县在红色历史故事节目创作中融入廉洁元素,持续开展“荔城清风行”巡演,将廉洁文化“大餐”端到群众面前。

廉洁文化的作用发挥往往润物无声,四川依靠看得见、摸得着的廉洁文化基地作为载体支撑,守正创新丰富表达形式、更新传播媒介,使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德阳绵竹市纪委监委挖掘年画中的廉洁元素,推出廉洁年画微信表情包、电子贺卡、电子屏保、口袋书等线上产品,让“小年画”传播“大能量”;乐山市沙湾区纪委监委运用VR网络实景展示技术打造“24小时”网上展馆,让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指尖畅游”,“线上”发力有助于廉洁文化打破时空限制,供观众随时随地畅游。

扬帆勇进不停留,百尺竿头再进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四川各界积极参与下更加丰富立体、生动鲜活,崇廉尚洁的时代新风正充盈巴蜀大地。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