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3月下/第6期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24-03-21 17:0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田坤 刘佳奇

宜宾市叙州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供图/宜宾组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德才兼备”中的“德”包含政治品德、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排在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选人用人首先要看其政治品德是不是有问题,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一个干部政治上一旦有问题、不过硬,那么能力越强、职级越高,隐患就越多、危险就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把好政治关口。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重点考察干部在政治上是否做到了,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口一致、表里如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不打折扣;对本职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履职尽责;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遵守、不越红线。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要把功夫用在日常,用好谈话调研这个有效方法,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等工作形成联动,准确为干部进行“政治画像”。对于存在政治偏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要及时提醒、纠正航向。

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是被实践证明对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效举措。为避免政治监督虚化,必须将政治监督的价值、理念、愿景体现于具体的政治监督任务、内容、对象和标准,使政治监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活动,解决政治监督实践中具体由谁来实施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问题。要提升政治监督精准化,不断完善政治监督的手段、技术、程序,克服政治监督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要通过提升政治监督专业化水平,把握政治监督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不断丰富发现政治问题的方式手段,提高政治监督的精准度,精准定性、定量、定责,精准处置政治问题。要重视做好政治监督“下半篇文章”,精准提出政治监督意见建议,督促被监督对象举一反三、深入整改。要使政治监督成为监督机构的固定化、常态化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政治监督,使党员、干部习惯在政治监督下开展工作,把中央关于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内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克服影响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效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

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讲政治必然讲正气,讲正气就要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作为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党才能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作为革命政党的成员,中共党员必须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也是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基础。只要“善养吾浩然之气”,以权谋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团团伙伙等歪风邪气就滋长不起来。

绵竹市新市镇领导干部走村入户访民情。供图/绵竹组

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并要求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干部工作“五大体系”环环紧扣、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一体用力、同向而行。

健全素质培养体系,就是要全过程、全方位提升以政治素质为核心的干部综合素质。素质培养重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要着力帮助年轻干部系好“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走好从政的第一步,在事业起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划清底线和红线,为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要通过干部调研、专项培训、挂职锻炼、岗位交流等方式进行跟踪培养,有针对性地补齐其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不断提升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针对不同岗位、职级、性别、年龄段的干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全过程、全链条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健全知事识人体系,就是要准确识别干部,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要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准确把握干部的性格特征、学习背景、业务专长、廉洁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要注重考察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等关键时刻的表现。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家庭,重点关注干部家庭家教家风有关情况。要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多听听干部群众的评价,准确了解干部的群众基础和业绩口碑。

健全选拔任用体系,就是要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真正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在干部工作中,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

健全从严管理体系,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在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各环节坚持全面从严的总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干部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坚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从严管好思想、管好工作、管好作风、管好纪律,重点管好从“好同志”到“阶下囚”中间的“灰色地带”。

健全正向激励体系,就是要突出干事导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负责的干部鼓劲,用待遇、荣誉、事业和情怀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进一步完善破格提拔相关制度,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把“三个区分开来”真正落实到位,严格规范党内问责,保护好干部的闯劲、拼劲、韧劲。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年轻干部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等多个重要场合,对年轻干部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年轻干部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年轻干部是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必须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

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问题。比如,干部入口把关仍然存在不足,一些政治不成熟、心理不健康、能力不够格的年轻干部进入公职人员队伍,一些年轻干部走出校门、走进机关不久,就表现出不适应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等问题;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不够,管用有效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干部梯队建设结构失衡,同一年龄段年轻干部扎堆严重,不利于事业可持续发展;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仍然存在短板,不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仍有不少领导干部因循守旧、求稳厌变,存在论资排辈、“排队进步”等思想,对年轻干部不信任,担心年轻干部“捅娄子、惹麻烦”,不敢提拔重用年轻干部。

必须切实把好年轻干部入口关,为党为国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我们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进一步净化包括选人用人在内的政治生态,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加入公职人员队伍。各用人单位,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要守正创新,积极利用公共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优化选人用人的方式和程序,把政治坚定、心理健康、能力过硬的人员选出来、用起来。比如,应进一步完善公职人员录用程序,改革考核方式、程序,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再如,应以更加科学的手段对拟录用年轻干部进行心理测评,准确把握年轻干部的心理健康情况。

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把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与家风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年轻干部培养链条中“家”因素的重要作用。要切实解决重选拔任用、轻教育管理的错误理念,既要抓年轻干部的业务工作本领,又要抓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亲自抓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可建立年轻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提高政治素质考核考察、政治把关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表中可设置政治素质测评项目,使年度考核成为每年一次的政治体检。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家风建设,善于利用家庭的力量培塑年轻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进行家访,多与年轻干部的亲属交流,多关心年轻干部各方面情况和所思所想,用“过来人”的经验引导年轻干部守住拒腐防变堤坝,提醒年轻干部决不能成为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代言人。

要打开选人用人格局,完善能上能下机制,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更加大胆地使用年轻干部,构建更加合理的干部梯队。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必须确保各级领导班子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干部。要大胆使用那些上进心强、精力充沛、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给他们压重担、让他们挑大梁。要打破论资排辈思想的禁锢,对组织看好的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该破格提拔的就要大胆破格提拔。要注重梯队建设,加大干部交流任职力度,既要避免年轻干部形成“到点儿就提”的升迁预期,又要防止年轻干部扎堆积压,形成恶性竞争。可对各地区、各部门执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情况进行专项评查,各级巡视巡察组要把下级党组织落实该规定情况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上更有作为,为年轻干部打造更好的从政环境。(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