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2月合刊/第3-4期
高质量人才“硬核”助推乡村振兴
2024-02-22 17:3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图/邱文清

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3个、成效显著县2个;东坡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丹棱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1年以来,眉山市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屡创佳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成绩的背后,是眉山市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既在产业规划、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硬投入”上下大手笔,更在干部人才“软投入”上出实招持续努力。一批“乡村CEO”、返乡创业“能人”等高质量人才不断“出圈”,逐步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力先锋”。

“乡村CEO”

让“网红”永丰更“长红”

2023年12月8日,继“永丰大米”“永丰醴”奶油鲜米露等特色农产品入驻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天府粮仓”馆后,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的“永丰大米”再次亮相全国农业展览馆第十三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走进北京。

“‘乡村CEO’邓凯领衔,整个团队主推的‘永丰大米’及永丰相关产品和文旅参观业务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70万元!”永丰村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莹自豪地说。

邓凯并非永丰村村民。2023年3月,永丰村面向全国选聘1名“乡村CEO”,负责永丰村全部集体经济项目前期策划、中期推进、后期落地。有十余年成功创业经验,经营着一家员工规模过百人的互联网企业的邓凯报名。经过前后三轮的正规面试、笔试,邓凯脱颖而出。

“永丰村自带‘流量’,有品牌,有平台。”邓凯介绍,自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永丰村考察调研后,短短一年间,永丰村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30余万人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种粮村变为“网红村”。

在邓凯看来,一个“爆款”永丰,能带动的不仅仅是永丰,运营得好能让整个眉山“涨粉”。

厘清村“两委”与村级集体经济公司边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公司“三司两社”组织构架,在各级党委引领指导下,邓凯用三个月时间,“操刀”规划的村级集体经济战略蓝图——永丰“丰巢”计划出炉:

坚定主业——做优“永丰大米”品牌的同时,致力“玩”转米产业。推出“永丰米,玉白醴”“永丰醴”奶油米露等农特产品;打造“望稻耘田”永丰食堂,让游客体验“东坡米绝配东坡肉”和“土食材、土做法”的东坡农家乡土菜。

做强农旅——打造以“一田、一池、一站”为主线的“感恩之路”主题教育路线;以粮食安全战略理论为核心的《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精品主题党课;以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丰收里”为核心的永丰乡村振兴之路主题参观路线,与参观者一道分享、探讨永丰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丰雁、丰味、丰景、丰业”,“丰巢”项目陆续开花结果。“有视野、有资源、有策划,有执行,邓凯和团队落实落地的能力和效果确实明显。”眉山市委组织部派驻永丰村第一书记张瑞这样评价。

洪雅县前锋村在院坝里召开农旅融合恳谈会。


乡村“能人”

“头雁”引领当“先锋”

春节前,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乡村振兴中心正式建成投用。该中心包含茶叶种植加工培训基地、残疾人就业中心、茶类种植展示区和本地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区。

一个川西传统茶叶种植村,能够投资近500万元修建村级多功能乡村振兴中心,在眉山市内算得上是第一个。这背后,不得不说村子的“领头雁”付志洪。

46岁的付志洪,15岁外出从泥瓦工干起,不到30岁就成为有千万元身家的建筑工程老板。2004年,付志洪回到前锋村,用积累的资金成立雅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前锋村生态环境优势与茶叶种植传统,付志洪决定将种植有机茶作为前锋村发展的核心项目。流转土地2300余亩,建立有机茶基地,牵头打造茶叶工作坊百余个……在付志洪的带领下,茶叶逐步成为前锋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带动全村400余户茶农致富。

脱贫之后,如何更上台阶,交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前锋乡村振兴幸福答卷?

“乡村要振兴,人才缺不得。”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书记、主任“一肩挑”的付志洪更加注重引入新鲜“血液”,充实村“两委”班子。

35岁的符启霞是洪雅县柳江镇人,大学本科学的是旅游管理。在成都工作多年的她,为照顾孩子回到前锋村。付志洪获悉情况后,通过组织面试,把符启霞引到村上工作,主要负责乡村旅游。

30岁的熊英,主要负责村里“好再来”民宿小院的餐饮经营,现任前锋村乡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前锋村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营销,她干得得心应手。

前锋村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只有39岁,新当选的4名干部平均年龄才33岁,其中两名还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山镇党委书记郑巍说:“前锋村的蝶变证明,乡村振兴,要善于引才用才育才,让返乡青年人才有机会,有舞台。”

从水边边到山尖尖,满坡满眼都是绿绿的茶园,前锋村守住青山变“银山”、巧把茶叶变“金叶”;住民宿、吃农家饭、忆乡愁;采葡萄、摘果桑、感受茶文化……以农业搞旅游,以旅游发展产业,一二三产“三驾马车”齐奔,带动前锋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头雁”引领,“众雁”齐飞。眉山市847个村(社区)“两委”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3093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返乡大学生67名。如今,像付志洪一样的乡村“能人”,正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作者单位/眉山日报社)(责编/陈贤凤)

编辑:杨博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