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张微微
镜头回放: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深入考察农村基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首次在基层一线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肯定战旗村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殷切嘱托要把乡村振兴抓好,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大家好!我们这里集中展陈了总书记视察时的珍贵场景和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战旗初心馆内人头攒动。战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星宇站在人群中,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游客进行讲解。
战旗初心馆是战旗村近年来打造的研学基地之一。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郫都区战旗村考察后,站在新起点上的战旗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5年时间,创办起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打造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初心馆等研学基地和乡村十八坊等新消费场景,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每年吸引100多万党员干部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2022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1.1亿元,集体收入达到6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85万元。近年来,战旗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四川十佳生活富裕村等称号。
战旗村图景。 供图 /郫都组
弘扬与传承,拼搏与创新
战旗村村口的景观带上,“走在前列 起好示范”八个大字在阳光下耀眼夺目,似乎提醒着每一名战旗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战旗村如何能始终走在前列?靠的是“弘扬与传承,拼搏与创新”。
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地处都江堰水利工程首灌区。1965年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取名战旗大队,1986年改为战旗村。2020年6月,原战旗村与金星村合并,成立新战旗村。全村面积5.36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1445户4493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65人。
从改革开放之初投资建立郫县第一个机砖厂,到2015年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再到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圈生态链,实现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战旗村的变迁,源自基层的探索和实践,更源自党建领航和先行先试。
“战旗村历经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三级嬗变,八任党组织书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了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一贯不变;每一届班子上任,都想方设法发展合适的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叠加发展效应。”战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德敏道出发展“密码”,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村里每一名党员都竭尽所能,为村庄发展献计出力,形成了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良好氛围。
“战旗村党委的好学善思是其拥有前瞻眼光、超前谋划的重要原因。”原金星村村民、现任战旗村党委副书记的彭祖彬有着直接的感触,“关于中央、省市区对农村改革的政策,村党委总是第一时间组织认真学,并经常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到一些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在战旗村,党员干部们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也印证着高德敏的话。作为战旗村第八任党组织书记,临近退休之年的他告诉记者,“如今感到责任更重,担心没有进步,时间与精力不够用。”
改革赋能 找到集体经济发展“金钥匙”
“这是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郫县豆瓣,大家购买前可以到右手边的晾晒场参观制作流程。”8月8日上午,“乡村十八坊”郫县豆瓣博物馆内游人如织,郫县豆瓣非遗传承人汤伟为游客们耐心讲解着郫县豆瓣的传统制作流程和食用方法,旁边的“酱门”内,近千缸豆瓣酱整齐地摆放在晒场上,在烈日的烘晒下自然发酵。壮观的场景,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打卡。
除了线下的文创打卡地,在战旗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与台丽(四川)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四川战旗村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标有战旗村商标的特色调味品和茶、酒等联名产品也正如火如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璐告诉记者,村集体占有49%公司股份,30多名员工均为战旗村及周边村村民,已发展成一支成熟的电商团队,每月销售额可达六七十万元,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
不断丰富的业态,让战旗村的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底气和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土地资源的盘活。”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一语道出村庄振兴“法宝”—抢抓改革机遇,围绕农业农村土地这一最大最根本的资源,大胆探索。在每名村民保留集中居住的宅基地80平方米、农用地1.137亩之外,其余土地全部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通过实施土地经营管理八大模式(保底分红、对外出租、集建入市、自建自营、作价入股、出让转息、保租分红、资源置换)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资源变资产、资本、股份,成功打开集体经济宝藏。
在做足土地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战旗村先后引入榕珍菌业、满江红豆瓣、妈妈农庄、天府战旗酒店、战旗影院等重要项目;建成自主开发经营的文旅综合体项目“乡村十八坊”,打造吕家院子美食林盘、“壹里老街”文旅街区等,一跃成为网红地和集体经济重要“蓄水池”。目前,战旗村集体经济组织达十余个,实现村民和村集体财产增值、资源资金互换共赢。
如今的战旗村,村民们住着白墙黛瓦的生态楼房,享受着土地租金和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股份红利、就业机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战旗村正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的天府样板。(责编/王兆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