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8月下/第16期
从“点出彩”到“面开花” ——县域集成改革放大“协同效应”
2023-08-22 17:3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编者按】2020年7月,四川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三年过去,县域集成改革进展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效?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6月29日,灿烂的阳光肆意洒下,坐上“川渝20路”首发公交,广安市邻水县坛同镇居民谢凤琼笑容满面:“这条公交开通后,对坛同、高滩沿线的居民来说都是个大好事,上下班比以前更方便了!”

这条始于川渝高竹新区公交站,止于重庆渝北区双凤桥枢纽站的跨省公交,是川渝“双城生活”的又一次革新,更反映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的突破与人们的期待。

迎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2020年以来,9个县级行政区作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地区,一地明确一项牵引性改革,各有侧重,聚焦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公共服务等集成政策、要素、力量,大刀阔斧“改”,改革迈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

改革往哪里去——差异定位,变“相对分散”为“系统集成”

今年暑假,携家人从重庆奉节而来的游客刘先生在峨眉山玩得十分开心:“不仅享受到了门票五折优惠,还看到了云海、日出,吃了很多美食,感受了峨眉山的人文气息,是一次很棒的旅游体验。”

看山、看景、看城,多彩的旅游新体验让人回味无穷,也为峨眉山注入新的活力。城市的变化凝聚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的强大动力—串联起相关改革内容,使之成为环环相扣的链条,形成协同合力,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峨眉山市来说,县域集成改革的重心自然落到“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上。

“过去景城规划‘两张皮’,文旅品牌叫而不响的问题正在被一一攻破。”记者从峨眉山市委改革办了解到,以改革为契机,峨眉山市突破各部门、各项目“单兵突进”模式,形成联动、融合的改革链条,构建与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而且还拓宽文旅开放合作平台,与重庆南川区、武隆区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与奉节县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机制并联合推出惠民政策。”

集成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协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试点地区聚焦改革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三年间,涉及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内容都被放进县域集成改革这“一张图”中。

不同的是,9个试点县(市、区)每一个都有精准切入点,或以区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或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省委改革办负责人说:“每一地围绕一项牵引性改革搭平台、强机制,将原来相对分散的改革举措,变成更具原创性特色化差异化的系统集成改革举措。”

峨眉山市如此,宜宾市翠屏区亦如此。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中心城市,翠屏区的集成改革朝着“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方向而行。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能跳舞,还能带着小孙子打卡‘城市书房’。”家住翠屏区象鼻街道的李琼切身体验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得益于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翠屏区通过政策系统集成、机制创新集成、方案协同集成、资源高效集成,不仅完成28个社区“一社区一特色”亲民化改造和提档升级,还探索全科网格员,让服务窗口“前移”,治理更高效。

突破点落在哪——直面问题,以“先试先行”破“改革堵点”

以改革回应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成渝地区素来敢想敢做。对于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县(市、区),集成推进各项改革,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从哪入手?

什么样的切入口能实现“落一子而满盘活”?邻水县的探索,是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作为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县,邻水县无疑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的“最前沿”。

问题导向、先行先试,邻水县的改革以“共建毗邻地区合作机制”为开端。

8月9日,在南北大道三期邻水段,大型油面摊铺机正在开展第三层油料摊铺作业,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邻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加林说:“全线通车后,从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城区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

绵阳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供图/游仙区委改革办

这是邻水县集成探索区域交通联建联管联运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打通路网“堵点”,加快建设区域交通复式联运网、推动出川入渝通道建设,邻水县的集成改革从单项、局部改革变成多向、全局统筹。

“川渝高竹新区有接近百家企业,员工近4000人,原来他们在办理身份证、开具各类证明时,都需要专门请假。”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部长李佳介绍。为方便群众办事,邻水县探索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改革,与重庆渝北区共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开放权限,建成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前不久,龚先生刚刚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了车驾管业务,“以前要开车1小时到县城里面去办理,现在省时又省心,方便太多了。”

打破行政“藩篱”,加强与重庆毗邻地区的探索,遂宁市船山区在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践中以“小切口”破局,实现多点突破。

探索现代农业园区共建机制,与重庆潼南区共同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船山基地;推进企业迁移“无障碍一次办”改革;推进“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河长+警长+检察长”管理保护机制,与潼南区等毗邻地区开展联合巡河……直面群众难点、发展堵点,船山区从小切口处寻找改革的破题之处,用集成改革“关键一招”牵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动力从哪来——大胆探索,用“协同创新”释放“集成效应”

8月的阳光,热烈而明亮,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开展试点,绵阳游仙区依托科研资源富集优势,下足“协同创新”功夫,最大限度释放改革集成效应。

集成探索“高新产业优化升级机制、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举措;探索“一院所一平台一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在游仙区,举措落地、成果转化的背后,藏着“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大文章。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转化便是如此。6月8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内,中玖闪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贤洪一到公司就是去实验室瞧瞧他的“老朋友”—FLASH放疗设备,“这款设备在提升癌症患者治疗率、生存率方面具有颠覆性作用,利用FLASH闪光放疗技术,能将传统放疗1个月的治疗周期缩短到1秒钟。”

说起这段成果转化历程,刘贤洪感慨万千:“多亏了游仙区在县域集成改革中搭建的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打破了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壁垒,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

产业“向新”,引擎是改革,动力是创新,游仙区深知这一点。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天时”与“地利”,游仙区协同创新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探索与成都、重庆等地“中部+基地”“研发+生产”“产品+市场”产业互动模式;探索院地协同招商模式,协同招引中广核、九洲光电等企业……

不同于游仙区的“科技协同创新”,邻水县、隆昌市更突出“区域协同创新”。

三年来,邻水县积极与重庆市毗邻区县常态化开展创新需求对接;隆昌市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柔性流动跨区域招引和使用机制,鼓励本地企业与成渝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成效渐显,开江县、南部县等试点地区蓄足改革创新“动力”,让产业特色有别,新事物、新场景逐一落地,未来经过资源整合、系统性重塑后的成渝地区,更值得期待。(责编/冯雅可)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