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2023年7月上/第13期
小金县两河村:“红绿相融”展新颜
2023-07-07 15: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仲夏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两河村天高云淡,水清景美。漫步村中,两河口会议纪念馆、烈士陵园面貌一新,整齐划一的红砖瓦房、红色故事雕塑、红军标语交相辉映,居民们在会议纪念馆广场上休闲娱乐,欢笑声不断。

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从而奠定了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基础。

两河村新貌。供图/小金组

2021年,两河村入选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村庄,紧抓发展机遇,依托红色资源,改善村容村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道路。2023年,两河村试点经验入选我省第一批红色村优秀党建案例。

凝心铸魂 红色资源“火”起来

“两河口会议后,中央红军主力自懋功(小金县旧称)两河口出发,陆续进入马尔康地区,踏上了北上征程……”6月20日,阿坝州检察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举行。两河村村委会副主任金天骄边听边记,认真学习。

去年,两河村推出评选红色讲解员的活动,金天骄第一个报名:“我是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红色基因凝心铸魂、党员干部争当先锋,是两河村的传统。

两河村,因梦笔河、虹桥河在此交汇而得名。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是村里“三沟一址一园”红色景观的关键一环。

2009年以来,两河村统筹江西省对口援建支援,中组部、财政部推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及全域旅游补短提升项目,系统整合资源,先后三次升级改造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最终建成占地面积5401.8平方米的两河口会议纪念馆、纪念广场。

不仅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还要有人讲史、讲得动人。去年以来,两河村加大力度培养红色讲解员,在金天骄等党员的带动下,两河村共培养红色讲解员、“红色小分队”“红色少先队”50余人。

7月,两河村将与抚边乡粮台村开展联合党日活动,金天骄将首次作为红色讲解员进行讲解:“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薪火代代传。”

以红带绿 走高质量发展新路

“不好意思啊,7月初的房间都已经预订完了。”又一次接到预订电话,两河村文君酒店负责人严文君只能表示歉意,“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房间都是供不应求。”

从偏僻的边远山村到游学“网红地”,转变如何发生?前些年,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小金段)建设为契机,两河村以两河口会议会址为核心,雪山红路、烈士陵园为主体,结合玛嘉沟、虹桥沟、油坊沟生态风光,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式党课、瞻仰革命烈士陵园、雪山红路故地重走等教学方式,成为长征干部学院雪山草地分院现场教学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我们联合打造两河口会议纪念馆、达维会师桥等,推出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精品路线。”小金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断提升的红色旅游品质、更为丰富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两河村逐渐成为开展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的热门“打卡地”。

发展的机遇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在外工作的严文君回到村里发展起了民宿。“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他说。不到半年,红色餐饮、红色民宿在两河村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目前,1000多人的两河村发展起了民宿、餐饮25家,近三年共接待培训班660余班次,学员30382人,游客24000余人。

不仅如此,为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两河村建立起以红色文化帐篷、有机蔬菜大棚等为核心,飘香火锅红色餐饮接待点、雪山红路综合体、玛嘉沟汽车营地和梦笔情榨油坊的“点—线—面大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去年两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余元。

生态优先 建起美丽宜居村庄

6月20日一早,记者走在田间地头,听见潺潺的流水和清脆的鸟鸣声演奏着动人的“田园协奏曲”。

“这些年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河村党支部书记程茂军指了指道路尽头处,只见路上行走的老人忽然驻足,弯腰将地上的垃圾扔进路边的垃圾桶。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的人干活累了,就直接捧溪水喝。”程茂军说,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却没提高,“前些年路上污水横流,小溪里常有垃圾。”

“只有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才能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让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小金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金县坚持推进“红色小金”与生态小金、户外小金、文化小金、幸福小金“一张蓝图”擘画、“一盘棋局”推动,整合资金先后完成两河村的路面硬底化、雨污分流等项目。

“村里成立党员先锋队、‘生态红袖标’,集中对河道水域、林草保护、旅游环境等进行管理,还在集镇入口处等多地打造红色微景观。”程茂军介绍,村子格外注重村落建筑等乡土文化保护,新建的房子尽量使用原生态的石头结构。

从污水横流的土路到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从垃圾随手扔到主动维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不仅写在“村规民约”中,也逐渐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两河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正逐渐转变成为“支部强、产业旺、村民富、环境美、民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责编/王兆伟)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