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2023年7月上/第13期
厚植人才优势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07-06 16:1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图/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

南充市举办“百企进院校”暨产业人才发展联盟启动仪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人才工作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中高位统筹谋划。近年来,南充市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坚持战略优先布局、政策优先供给、服务优先保障,健全完善人才发展“引育用留”全链条制度机制,科学集聚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突出需求导向,提升人才集聚“科学性”。招引和培育一批适合地区发展的人才队伍,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未来趋势。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深入研究如何提高人才招引政策机制的“含金量”、招才引智活动的吸引力,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端人才引进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深度契合,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量质效能型转变。要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坚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才理念,敢于打破地域、职业、身份、专业等限制,积极探索“离岸引才”“飞地引才”“揭榜挂帅”等柔性引才方式,推动高端人才“柔性”集聚,为满足地区创新发展需要提供“刚性”支撑。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既立足当下,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汽配等主导产业,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重点领域针对性吸纳培育优秀人才;又放眼未来,聚焦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前瞻性发现、培养和使用一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未来引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储备重要推动力量。

突出放权赋能,提升制度机制“创新性”。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必须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人才工作“关键一招”,积极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要坚持源头“放活”。大力破除人才流动机制障碍,持续畅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流通渠道,紧扣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乡村规划师、种植养殖能手等重点精准引才,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要坚持动力“激活”。一方面要松绑赋能,给予用人单位引进聘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更大自主权,促进用人单位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简政放权,推动相关部门把职能职责聚焦到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资源服务体系,推动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沟通缺渠道、交流缺平台等体制机制壁垒,最大限度激活要素资源。要坚持评价“灵活”。按照“谁用人、谁评价”原则,充分赋予用人单位引进聘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更大自主权,制定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指导标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

突出中心大局,提升助力发展“匹配性”。服务中心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必须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引产、产才融合,围绕产业引育一批创新型、实用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形成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良性循环。要做优“塔尖”。紧扣企业技术需求,及时发布“高精尖缺”人才清单,深入实施以才引才、产业引才、以会引才等高端人才常态化招引机制,不断加大总部类和研发类科技型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要做强“塔身”。聚焦汽车汽配、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靶向培养引进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熟悉市场运作、精通企业管理的优秀人才。要做牢“塔基”。紧盯基层一线需求,依托丰富职教资源,整合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量,下大力气培养一支技艺精湛、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突出创新创造,提升平台载体“支撑性”。良好的人才发展平台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助力产业强市建设的有力支撑。要扩大“增量”。坚持以重点产业布局为导向,充分整合驻市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大力支持建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化中心,积极搭建一批研究院所、企业和资本对接及交易平台,加快打造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要提升“质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配备科研人员,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建设主战场,真正将平台地位凸显出来、优势体现出来、作用发挥出来。要抓牢“变量”。坚持把重大创新平台作为“弯道超车”的关键变量,积极打造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扎实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确保产出引领性成果。

突出拴心留人,提升服务保障“实效性”。如果没有配套的要素保障,人才工作就成了“无米之炊”。要坚持优惠政策“高质高效”。不搞攀比竞争、一哄而上,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经济体量、产业特色、基础条件、区位资源等存在的差异性,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弄清楚到底需要什么人才、能够引进和留住什么人才,充分聚焦人才关注热点、需求焦点,科学合理制定人才政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坚持实惠支持“应有尽有”。把人才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予以重点保障,建立财政对人才发展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打造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蓄水池”,确保有钱引才、有钱育才、有钱留才。要坚持普惠服务“自始至终”。健全党委直接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建立贯通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认真落实科研支持、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政策,让人才舒心、安心、放心地工作和生活,着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责编/刘艳梅)

编辑:丁志鸿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