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为原型摄制的传记电影《周永开》开始在全国院线上映。
“周永开,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离休后,带领群众护林造林,被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这是电影原型周永开同志授勋“七一勋章”时的旁白颁奖词,也是这位百姓口中“周老革命”真实的人生写照。
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是周永开人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长达半月的森林大火让花萼山损失惨重,令解放前便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的周永开万分痛心,也坚定了呵护这片革命故土的决心。
靠山吃山,是花萼山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几乎户户在山里伐木,家家在林中猎鸟,严重损害了当地生态环境。周永开组织的护林队和村民产生了不小矛盾,放置在花萼山中写有“不准放牧,不准砍树,不准打鸟”的五块警示牌,一夜之间被全部砸毁。“你要老百姓保山保林,而老百姓就靠砍树打鸟过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1998年,一位村民的猎枪走火误伤他人。周永开与护林队员紧急施救,用滑竿将伤员运往山下医院,硬生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人命。这一次生命大营救,让村民意识到打猎的危害,更读懂了这位老共产党员的爱民之情。从此,村民积极配合周永开与护林队的工作,砍伐盗猎的风气在花萼山逐渐绝迹。
“没了山货木材的收入来源,总要给老百姓解决生计呀!”周永开鼓励当地村民试种高山农作物,还自费购买肥料分发给群众。普通农作物种植难度大且经济价值低,周永开又带领村民尝试人工种植萼贝,将这种原本只能在山巅生长的珍贵药材“请”下山,成为“让百姓富起来的宝贝”。
花萼山区当时尚未通电,村民照明大多是靠煤油灯,花钱多又不安全。周永开自费购买了小型水力发电机,让村民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大大降低了因用煤油灯引发火灾的风险。
“怕不怕死?会不会出卖同志?”这是在1945年,周永开入党前夕,革命引路人的郑重提问。从那时起,信念坚定的周永开便认定,往后的路,一直要跟党走,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1995年开始,周永开用自己的退休金给护林员发护林补助,一直到2007年改由政府发放为止;花萼小学破败不堪,周永开捐资翻修校舍,长期资助困难学生,让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周永开倡导在花萼山修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销难等问题。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无论在岗还是离休,周永开都忠实践行了永远跟党走,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花萼山越变越美,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成为了现实。周老革命守护的革命根据地,青山永黛,绿意盎然。
(青神中学校 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