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找准用力“关键点” 加速乡村“大振兴”
2021-09-10 10:2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余松

乡村振兴,蓝图既定,目标已明,当务之急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逐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然而,面对乡村振兴这么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重拳在哪儿落、猛药往哪儿下、实招从哪儿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管理是乡村振兴的“龙头”,必须深入抓、沉到底。组织有力、队伍有能、制度有效是管理的“三大法宝”,只有联袂出击,才能找准“最优解”。组织体系要“直通群众”。通过县级干部包乡联村、乡镇干部包村联组、村级干部包组联户,确保各项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基层队伍要“样样皆通”。锤炼基层干部的能力必须以常态长效为基础、全面全科为准绳,才能实现“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办成一件事”。比如,芦山县通过开办“周五课堂”,发放全科工作导则,创新“导师帮带制”和后备力量“预任职”等,有效推动干部思维能力、业务能力、落实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要“简明高效”。全面剔除假大空、不实用的“摆设”条款,规范执行管基础、抓长远的基本制度,新增完善上级强调、形势需要的“硬核”内容,切实以健全的制度推动管理行稳致远。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必须优先抓、见实效。实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前提。要坚持规划先行。“一村一策”编制“十四五”期间产业规划,科学处理好各村“大产业”与村集体“小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村集体经济与支柱产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动,从而产生互融共促的“化学反应”。要坚持政策引领。通过源源不断的政策“供给”,汇聚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项目等基本要素。特别对于像芦山县这样位置偏、资源少的山区县,构建开放健全的政策体系,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石,能极大解决“第一桶金从哪来”的问题。要坚持巧借外力。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协同发力,以村企合作不断深化拉动社会资本,借助实力企业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优势,借机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产品变商品,提高附加值。

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必须全程抓、抓全民。当乡村治理遇上乡村振兴,则成了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必须长效落实、全民参与。要推动资源集约化。切实用好“两项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坚决不搞面面俱到,彻底根除“撒胡椒面”现象,让有限的资源“聚沙成塔”,在发展大项目、提供大服务、改善大环境等方面发挥强大作用。要推动服务优质化。服务阵地要具有“亲民性”,风格主题带有“家味”,功能设置含有“人情”,真正成为群众“向往之家”。服务事项要具有“精准性”,与老百姓需求相匹配,防止出现凑数事项,让服务跑偏。服务力量要具有多样性,专兼结合、数量充足,广泛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力量,推动服务全时段、无死角。要推动参与大众化。推动乡村治理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动权,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到实惠。要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民主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有捍卫个人利益的话语权,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者系中共芦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