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女民工”带班脱贫记
2021-08-12 16:0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熊丽蓉

文、图/王兆伟 陈姝宇

在广元市剑阁县的乡野村道,时常能够见到一个身材娇小、皮肤黝黑的中年女人,风风火火地走在路上。她叫熊丽蓉,现任剑阁县委第一巡察组组长。

“熊书记又来巡察哇!”熟悉她的群众还是习惯喊她“熊书记”。调职前,熊丽蓉在剑阁县原柏垭乡当了三年多的党委书记。夏天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走访,冬天冒着霜雪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指挥,皮肤虽然日渐粗糙,意志却更加坚毅。

启动建设四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成功承办剑阁县第一次脱贫攻坚现场会,高标准建成当时广元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实现268户773名贫困人口脱贫,两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一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熊丽蓉和她战友的拼搏下徐徐展开。

风风火火“女民工”,“蹚出”脱贫光明路

2016年4月25日,是熊丽蓉到柏垭乡任党委书记的日子。时任柏垭乡乡长的周荣旭还记得,那天下着大雨,放下行李,熊丽蓉就提出要立刻走访当年将要退出的贫困村程山村。“她是个‘急性子’,想做什么立刻就要行动。”

到了程山村,随处可见的土坯房、大雨冲刷后泥泞不堪的道路、各处散落的小块农田……熊丽蓉被贫困的景象“压得脑壳发晕”。她详细记录下程山村的现状以及村民的诉求,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了解,她决定“因户(村)施策”,为程山村“量身定制”一条新的脱贫攻坚思路——“民居为先,产业为要”。

随后,熊丽蓉和团队探索出了“组团式选址、田园式规划、项目式建设、农企联结、种养循环配套”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模式。以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为原则,熊丽蓉邀请当地农业、住建、交通、水利等方面的专家对安置点及周围的配套进行规划。2016年8月,程山村四个安置点投入建设,围绕安置点配套的种养产业园区、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陆续启动。

“程山村是全县第一个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并开展综合配套建设的贫困村!”看到程山村的变化,周荣旭对熊丽蓉这个“女班长”服了,“说做就做,脱贫攻坚正需要这样的实干精神!”

任职期间,熊丽蓉带领乡亲们越走越快,当地人称其带出了“柏垭速度”。

井泉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熊丽蓉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限期筹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点位,从2017年3月到8月,仅用半年时间就高标准建成。别人看到的是熊丽蓉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加速推进,柏垭乡干部王泽荣看到的却是她的艰辛、坚守与坚韧。

“为筹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她几乎天天守在安置点建设现场,有问题当场解决,晚上也和施工队一起在工地上工作。”王泽荣还记得,最后冲刺阶段,酷暑下的熊丽蓉,脸晒成古铜色,嘴唇干裂,鞋子磨破,“不像干部,倒像女民工。”

在“女民工”熊丽蓉的带领下,柏垭乡干部都拼了。三年时间,全乡高标准建成了十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两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曾经的穷山村变为美丽新农村。

连续三年承办国家、省、市、县脱贫攻坚现场会议,连续三年被县委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乡镇,连续三年县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乡党委被县委评为“好班子”……熊丽蓉带领柏垭乡党委一班人获得许多荣誉。班子同志一个劲儿赞扬“全靠班长带得好”,她却谦虚地说“都是大家的功劳”!

鸡鸣山野“熊出没”,誓要乡亲早致富

在乡镇工作几年,熊丽蓉晒得黢黑,再配上她小小的个子,友邻乡镇的干部送给她一个外号——“熊出没”。

“她根据工作时限和施工程序,制订了工作任务清单,照单作业、倒排工期。白天做不完的,晚上就得加班加点。当天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她带领我们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周荣旭说,“因为她姓熊,所以隔壁镇的干部就打趣她是鸡鸣山野‘熊出没’。”

这句顺口溜传到熊丽蓉耳中,她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这个外号还挺贴切。”笑完,熊丽蓉问周荣旭:“你觉得别人为啥这么戏谑地说?因为党员干部的期待都是一样的——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巴山深处的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呀!”

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熊丽蓉在当年退出村设立了临时指挥部,把乡镇食堂搬到村上,要求除了便民服务中心干部轮流值班之外,其余干部原则上全天驻扎一线。

那三年,熊丽蓉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更无从照顾家里的大小事务。其间,唯一的女儿面临高考,父母先后患重病离世,她也没有离开她的工作岗位,“爹娘生病没去照顾、临终没去守护,作为女儿,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与愧疚。”

熊丽蓉的坚持,确保了项目进度和质量。2016年以来,柏垭乡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7个,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项目验收决算审结率达90%以上。

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是熊丽蓉的第一步,她最重视的,还是柏垭乡的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模式要创新,招商引资要积极。2016年7月,熊丽蓉和乡党委成员一起,引进7家农业公司,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竹产业,

同时建成1000亩核桃和300头肉牛种养循环示范园。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再引进生态康养农庄,发展康养产业。

    “当时,熊书记告诉我们,柏垭乡要形成树下有药材、林间有鸡牛、圈中有生猪、塘中莲藕鱼、康养有农庄的循环产业体系。”发展核桃种植和肉牛养殖的剑阁县南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增强欣喜地说,“当时想来,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愿景啊,现在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在熊丽蓉带领下,柏垭乡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全乡的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安全电、走上了水泥路、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柏垭乡群众看在眼里。怎么让柏垭乡以外的人都能看到这些变化呢?熊丽蓉决定把“变化”贴在墙上。

柏垭乡井泉村一组贫困户赵玉林的家门口,贴着一张新旧住房对比图和一张“明白卡”。“这是我以前的旧房子,旁边这个是新的。”赵玉林笑得很开心,“在政府的帮助下,日子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明白卡’上写了我享受了哪些政策,一目了然,再也不是稀里糊涂的了!”

不过三年时间,柏垭乡的老百姓就真正实现了“在故土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一刻不停的“陀螺”,永远与群众“心贴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也应该是每个党员的终生事业。”熊丽蓉说,全速推进产业项目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忽略倾听群众心声。

2016年8月一次下乡走访中,熊丽蓉了解到每年天旱的时候,一些边远村组的留守老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背水。“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小孩。要是不能让留守乡亲吃上放心水,不光他们在外的子女难以安心,我们这些干部心里也过不去。”

“吃水的难题要尽快解决!”随后,熊丽蓉多方奔走,先后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资金近400万元,修建了集中供水池,延伸集镇自来水管网,基本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的问题。

在柏垭乡当党委书记的那些年,熊丽蓉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从未停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不落下、一个不拖延、一个不放弃,她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退休干部魏才成因为集镇供水和农贸市场选址问题多次到县委、县政府上访。许多干部都感到头疼不已,认为他是“认死理、钻牛角尖”。

熊丽蓉得知后,告诉相关同志:“咱们是党的干部,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可以抛弃群众、远离群众、脱离群众。只要真正耐心地倾听了群众的诉求,就一定能找到化解问题的办法。”

熊丽蓉带头调查核实,科学选址,一座崭新的农贸市场很快修建起来,解决了以街为市问题和集镇饮水问题。魏才成高兴地写下一首打油诗:“云顶山下女干部,带领人民来致富。三年迈出三大步,人民群众齐称颂。居住环境大改变。群众出行水泥路。上学就医不再难,期待来年更进步。”质朴简单的语言透露出群众对柏垭乡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与信赖。

熊丽蓉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乡党委书记,不仅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还要做领导班子的“带头人”。她说“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信念”!

“这几年,我全身心地为这片土地付出,尽管很累,但是看到乡里的变化,我觉得很值……”在离开柏垭乡的那一天,“交棒”的熊丽蓉对着柏垭乡的干部群众发表离别讲话,没说几句她已泣不成声。

今年,熊丽蓉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手捧那一枚“过去的勋章”,她认为“活在当下”才是她作为基层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放下过去,在新的岗位上,她依旧还是那个风风火火的“急性子”,认真负责地筹划着新阶段的工作。(作者单位/陈姝宇  剑阁县纪委监委) (责编/冯雅可)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