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智慧”养老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1-08-09 17:2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本刊记者 范吴瑕

德胜社区老人在社区打造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享受舒适生活。供图/武侯区民政局

“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说起现在的生活,85岁的于桂珍婆婆眉眼弯弯、笑脸盈盈。和老伴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居住了近四十年,休憩有去处、就餐有场所、就医有保障,让于桂珍老人感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暖心”。

挂在于桂珍婆婆脸上的笑容,是智慧健康养老带来的稳稳幸福。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的武侯区,老旧小区林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0%以上。如何让社区居家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成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

为实现老有所养,2017年,武侯区打造了“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颐居通”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不仅绘制了包含居家养老老人区域分布、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偏好等内容在内的“关爱地图”,更集成了养老机构、居家安全、互联网助餐、高龄津贴等功能性服务,为老年人享受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平台支撑。

“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一隅。图/董宇

平台运营工作人员、成都科创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侯养老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徐竹说:“老人通过拨打平台热线‘12349’或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公益服务。”

今年3月,成都康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保洁员张家强一大早便来到鲁学平家,为他打扫卫生、清洗抽油烟机。原来,家住武侯区晋平街的鲁学平大爷因行动不便,通过拨打热线电话下单“抽油烟机清洗”助洁服务,“很快就有人上门帮我打扫卫生,特别方便”。看着干净如新的抽油烟机,鲁学平十分满意。

像这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颐居通”平台已提供13.2万余次。从下单到服务结束,不到24小时的服务体验,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如此,武侯区还对“颐居通”平台进行功能升级优化,建立高龄津贴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延伸智慧技术应用。“每个月通过‘刷脸’认证,就能领取高龄津贴。”于桂珍感觉特别贴心。

这样贴心的服务还被延伸到养老助餐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武侯区11个街道、71个社区不但完成高龄津贴信息化管理,而且让35家老年助餐点——“长寿食坊”实现“刷脸”就餐。“以前吃饭是签单,现在只需要‘刷脸’。”在玉林东路社区“长寿食坊”,方便快捷的就餐体验成了袁定中大爷的“心头好”,“两荤一素一汤才10元钱,还有3元补贴,价格公道,味道可口。”

越来越“智慧”的服务,让社区居家养老“走实”又“走心”。今年6月,玉林东路社区独居老人马邵黔家增设的“红外生命体征传感器”设备让他感到十分安心。“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对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增设烟雾传感器、关闭门传感器等设备,为老人提供24小时安全守护。”指着面前的“颐居通”平台,徐竹说,一旦老人有突发情况,平台将及时发出预警,并向紧急联络人发送报警短信,消除老年人居家安全隐患。

玉林东路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范吴瑕

生活更方便、居家更安全,这样智慧健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武侯区的小区院落不断延伸,通过智能守护、智能管理,老人们过上了有智慧、有温度的“智慧生活”。(责编/蒋筱青) 

记者手记

养老进社区,能够实现“养老不离身边人”,让老年人少了离家之忧,有了更多的归属感,更加契合老年人心理需求,无疑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主打的养老服务。

除了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型”等各种模式养老服务外,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是成都市接下来的“重头戏”。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综合体是街道级的枢纽型养老服务设施,由其统筹辖区内的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各级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转型升级和错位发展。

可以看到,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推进“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破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缺乏统筹运营的瓶颈,优化了“养老服务围着人转”的养老服务生态圈。下一步,成都市将在每个街道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到2022年实现全市161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