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红色旅游+绿色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21 10:0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许亚琴 刘汉中 李莎

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拥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绿色名片,同时,也有着红军树、四渡赤水第一峰、雷打山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背靠绿水青山,深挖红色资源,做强农旅融合品牌,是黄荆镇破解乡村振兴的“密码”。

青山下的金鱼溪宛如玉带缠山间 图/陈鹏飞
红色旅游凝聚人气

“我们单位有近100人想过来参观学习,能接待不?”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正在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村史博物馆咨询,村里集游玩、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他们。

“没问题!”馆长徐永香一口答应,并将游客接待团队餐交给附近的农户潘刚。潘刚曾是贫困户,依靠当地红色旅游带动,一家人去年收入10万余元。潘刚家的致富是红色旅游带民发展的最好佐证。

徐永香是当地农旅产业结合发展的带头人,打造了村史博物馆等三馆两园,挖掘了四渡赤水第一峰等红色旅游资源。借力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支持,这些旅游景点已免费向公众开放。

从2017年四渡赤水第一峰等旅游景点陆续建成开放后,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香楠村成为新晋红色旅游打卡地。原来的“猪屎街”如今变成远近闻名的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一年接待游客3万人左右。

香楠村红色旅游的打造,不仅吸引了人气,还吸引了旅游项目,聚集了财气。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的“七连瀑布”项目已启动建设,这是一个休闲文旅项目,除了提升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外,还将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

干净整洁的金鱼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图/朱茂

“‘双色’旅游齐头并进,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黄荆镇人民政府人大主席林延舒说,黄荆镇的旅游业在古蔺县算得上“头牌”,以前致力于发展“绿色旅游”,如今“红色旅游”也在迎头赶上,“双色”旅游将为黄荆镇发展注入新活力。

绿色名片焕发生机

一块块狭长的水田,沿着黄荆镇罗江村的公路向前延伸。罗江村党支部副书记王臣湘正在田里栽种赶黄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古蔺赶黄草,是黄荆镇农业中的传统支柱产业。罗江村是全国闻名的古蔺赶黄草发源地。

20多年前,医药公司来村里,让大家拔掉秧苗种赶黄草,王臣湘是第一个尝试的人。“康养中药材是黄荆镇四大绿色产业之一,赶黄草的成功种植发展壮大了黄荆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了资源产业化、产业精品化、商品特色化。”王臣湘自豪地说道。

在王臣湘的带领下,全村 60%以上的农户种上了赶黄草,种植面积达500多亩。除了大部分以订单形式出售给医药公司外,王臣湘也尝试电商销售,把自家种植的赶黄草进行包装,卖到全国各地,获得了更丰厚的利润,给老产业找到了发展新路子。

如今,罗江村赶黄草种植还搭上了黄荆镇的“乌蒙药谷”发展之车。“我们将利用天然中药材的地理条件,完成硬件设施的建设,以中药材种植为引领,配套完善中药材原产地加工、制造、销售等环节,引进中药材文化资源,形成‘中药材+旅游’融合发展,让绿色名片助推乡村振兴。”黄荆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撂荒地变身“金土地”

在高峰村的100亩油茶基地上,去年种下的小苗已有40厘米高。泸州万霖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正贵说,待这些油茶树开花后,连片的白色花海将成为一大景致。

“丰产后,每亩每年将产生约4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只是胡正贵的保守估算,按照目前油茶加工成食用油后每斤100多元的市场价计算,这片油茶基地的经济效益远不止这些。除了种植外,油茶的深加工,以及后续开发的观光旅游项目,将为当地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以前这片土地一大半都是撂荒地。”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财介绍。如今,高峰村通过探索“党支部+公司+协会”“党支部+公司+专合社”“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党建3+”模式,打通产业致富“最后一里路”,实现“村企村社一体化”。农业公司种上油茶后,不仅把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了,还带动了当地发展。

“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源入股公司,公司盈利后还能获得更多红利。”林延舒说,近年来,镇上不断引进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将土地利用起来,农民入股分红,比以前简单出租土地收益更多。

景色宜人 图/许璇

黄荆镇只是古蔺县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古蔺县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以“四渡赤水”为主线,打造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及太平渡、二郎滩、黄荆等现场教学点,融入乡风民俗、自然风光,连片打造黄荆老林、大黑洞、古郎洞、太平古镇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郎酒庄园、天宝洞、赤水河红军大桥、茶山果海等乡村旅游集群,打造“踩山节”“菜花节”“茶文化节”等乡村旅游文化节20余个,形成“一镇一品牌”,助力乡村蓬勃发展。(作者单位/许亚琴 川江都市报社;刘汉中 中共古蔺县委组织部;李莎 中共古蔺县黄荆镇委员会)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