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四川社科高质量发展
2021-07-08 15:3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姜怡

2021年是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共同努力,回答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课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5·17”重要讲话后,再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新的指示,提出新的要求。其要求不仅是对学术期刊而言,更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大专家学者而言,是号召哲学社会科学界进一步聚焦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华文明,聚焦探讨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关注中国未来,这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好地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社科界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积极响应省社科联向全省社科界提出的 “学习百年党史、坚定‘四个自信’、贡献社科力量”的倡议,为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实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基本建成社科强省”的目标努力奋斗。这需要全省社科界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分析全省社科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要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各级社科组织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性的研究阐释,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着力推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持续用力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社科期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二是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四川实践。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四川实践,紧紧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军民融合、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省社科联积极引导社科研究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阐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四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重大课题研究等,推出了一批优秀成果。但是,我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与发达省份还有差距,四川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别是大项目上立项不多,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还有欠缺,这与四川社科大省、西部社科研究“领头羊”的地位不符。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省社科界特别是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三是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大力推进全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发展,以6家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10家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10家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中心、30多家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基地为平台,继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重点项目研究、社科成果评奖、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凝聚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抓好三星堆古蜀文明研究、重修《汉语大字典》、新修《甲骨文字典》、《巴蜀全书》等重大项目,争取将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纳入国家 “十四五”考古重大工程和文化重大工程,将重修《汉语大字典》纳入国家“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工程。要加强藏羌彝文化、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巴蜀文化和四川冷门绝学研究,继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项课题,设立“巴蜀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专项,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四是着力培养高端人才,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这个短板四川同样也存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大评委等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级高端人才中,四川入选的还不多,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高质量的成果和对接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对策建议还不够。我们要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通过重大项目工程实施、项目研究、社科评奖、团队建设、学术活动等等,进一步推进我省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物的培养。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老一辈专家学者崇严尚实、严谨治学、注重诚信、彰显责任的优良学风,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使四川社科事业薪火相传、再创佳绩。(作者系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责编/刘艳梅)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