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民族团结同赴小康
2021-06-24 16:4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红土地早已旧貌换新颜,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不等不靠,用“五星”照耀脱贫路;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结盟新寨”传佳话,彝族同胞过上了好日子。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山村巨变的幸福密码。

文/本刊记者 陈贤凤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来到夹金山下。从此地开始,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爬雪山过草地这段艰难而伟大的征程。

如今,红军走过的地方已实现脱贫致富——在红原,人人争当“五星户”;在冕宁,团结奋斗同赴小康。在这里,长征精神凝聚起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巨大合力。

人人争当“五星户”

酷暑时节,阿坝州红原县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草丰茂,引来各种鸟儿在此栖息。八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茫茫无际、渺无人烟的大沼泽。因泥潭密布,气候恶劣,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

1936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经红原县渡过蜿蜒西流的嘎曲河,经日干乔大沼泽踏上了征服广袤草地、茫茫泽国的艰难历程。

翻开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篇章,雪山草地之行,无疑是最悲壮的一笔。红原县党史研究和地方编纂中心主任朱大刚说:“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当年许多红军战士没有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却默默牺牲在这片草地。”

茫茫大草地并没有让红军前进的步伐停下来,他们互相搀扶,步履坚定地朝着北方前进。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红原草地,经过了红原境内高耸的雪山、广阔的草地和险恶的沼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动人故事。险恶的亚口夏雪山、奔腾的嘎曲河流、广阔的日干乔大沼泽、色地坝、年朵坝大草原,就是红军长征在红原的历史见证。

从红原县城出发一路向北,来到瓦切镇日干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连通着家家户户,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居错落有致,成群的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整个草原一片祥和。

日干村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地方,也曾是红原县的深度贫困村。由于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当地部分贫困群众存在脱贫主动性差和依赖性强的心理。

日干村集体经济牧家乐。图/西格苍燃秋

“贫困户‘等靠要’‘庸懒散’思想对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很大的障碍,抱有‘福利馅饼’思想的人即便脱贫了,因其缺乏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贫。”日干村党支部书记尔金泽郎介绍,2017年,日干村率先推出“星级评定”激励工作机制,对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三强四好”(感恩意识强、勤劳致富强、诚实守信强,遵纪守法好、卫生环境好、教育支持好、家庭和睦好)的标准确定具体星级,建立一至五星评价体系,最高为五星,最低为一星,公开对五星户进行表彰和奖励。

日干村扶贫专干能么措说:“‘星级评定’机制的建立,给当地群众补足了精神之‘钙’,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2017年,日干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日干村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日干村荣获国家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能被评上红五星,我觉得很光荣,我家一定继续争取保持五颗星。”日干村村民泽让杰家大门旁墙上贴着的“红原县‘星级评定’评比卡”见证了她家的变化。

日干村村民泽让杰获得“星级激励”表彰。供图/红原党史研究中心

过去,泽让杰一家脱贫意识不强,有日子过得去就行的落后思想。日干村公开开展五星户的评选和奖励后,激发了泽让杰一家的积极性。

“2017年,村里帮我争取到了无息贷款,我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卖店,一年能赚上万元。”泽让杰介绍,除了供孩子们上学开支外,多余的钱用来买牦牛,她家现在已经养了14头牦牛。因为表现突出,2019年、2020年泽让杰家连续两年获得五星“勤劳之星”称号,村上奖励牦牛1头、精致藏式地毯和靠背1套。

虽然日干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但“星级激励”评定机制如今仍在有效运行。脱贫后的群众更加看重荣誉的拥有、精神的富有,“星级激励”评定机制让勤劳致富者得荣誉、受尊重。如今,不仅仅在日干村,整个红原县都掀起了人人争当“五星户”的热潮。

革命情谊深似海

从京昆高速彝海下站,沿山路行驶不到10公里,就能看到凉山州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

“彝海结盟纪念馆建成于2005年7月,馆内陈列文物200余件,其中有红军外出证章、红军和抗捐军用过的枪支……”在彝海结盟旧址工作了34年,先后见证纪念碑、纪念馆相继落成和完善的沙马依姑是彝海结盟纪念馆的讲解员,他的爷爷沙马尔各是彝海结盟仪式的主持人、见证人。讲起彝海结盟的故事,沙马依姑如数家珍,“这个就是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一经张贴,在彝族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供图/凉山组

在纪念馆的下方,彝海一如往日般清澈、静谧。时间退回到1935年5月,这里却是惊险刺激的景象。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的先遣队,准备借道彝区,抢渡大渡河。但在当时,红军先遣队要开路,却是非常难,既要架桥修路,也要面对彝族群众的干扰。

刘伯承、聂荣臻对官兵进行动员,指出彝族同胞不了解红军,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族同胞开枪。随后,刘伯承等率通司(即“翻译”)进入彝区,一路艰难前行,一路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的政策。5月22日,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首领小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相见,以水代酒,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由于一时间找不到酒,他们便以水代酒,喝下滴有鸡血的‘血酒’发誓结盟。在此之后,小叶丹的武装改为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沙马依姑向记者介绍说,“此后几天,小叶丹委派弟弟带领沽鸡(果基)支队护送红军通过该地区,他们用彝语解释红军无意打扰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上,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红原县瓦切日干乔红军长征纪念遗址。供图/红原党史研究中心

“海子包包”变“结盟新寨”

从彝海结盟纪念碑向远处眺望,茂密的丛林中隐约能够看到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顶黄墙装饰的村落。沙马依姑介绍:“村子就是新建的‘结盟新寨’。”

一排篱笆将彝海村分隔为两个时空:一侧是祖辈住过的“海子包包”,房屋低矮,黄土筑墙,几张木板拼接就成了一扇门;另一侧是精准扶贫搬迁后的“结盟新寨”,院落相邻,红瓦做顶,屋墙之上更有花纹点缀。

冕宁县结盟新寨一角。供图/凉山组

1986年,彝海成立了管理处,23岁的沙马依姑成为首位工作人员,担起守护彝海的重任。20世纪七十年代,成昆铁路修到了冕宁县,随后,彝海村很多老乡坐上火车外出务工,但沙马家的人全都留了下来。“这是爷爷作过贡献的地方,后代守护它,是分内的事情。”沙马依姑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沙马依姑守护着彝海,也见证着家乡的变迁。

2016年,解放军某部在此与彝族同胞再次“结盟”,启动为期5年的定点帮扶。曾经破烂不堪的“海子包包”变成了崭新的“结盟新寨”,老乡们开起了彝家乐,卖起了土特产;过去只种土豆和荞麦的土地架起了大棚,种起了蔬菜,结出了花椒。如今,精准扶贫让全村110多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彝海村也摇身变成“彝海结盟”红色旅游文化景区。

沙马依姑感慨:“从村里到海子边5公里的路,过去走上一趟要1个多钟头。如今,经过修整后,我开着自己的小汽车10来分钟就到了。”

“以前,红军从我们家乡走过,在海子边结盟,就说过要‘亲如一家,永不相叛’。”在村民阿说伍兹心中,共产党就是“结了盟的亲人”,“现在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也是因为共产党的好政策。”

岁月如梭,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红土地,早已旧貌换新颜。但深深镌刻在红土地上的长征精神犹如一颗种子,深植于大地与山川,融入了血脉和灵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各族同胞向前,向前!(责编/黄薇)

记者手记:

仰视、缅怀,聆听、感悟……长征路蜿蜒在脚下,长征情流淌在笔端,长征魂凝聚在心中。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革命前辈们在长征中擎起的熊熊革命火炬,不会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我们要做坚定的传承者,让长征精神指引我们一路向前。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