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二滩水沛,攀枝花开
2021-06-24 10:5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血红的木棉花,血红的攀枝花,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曾经的小小渡口,如今的钢铁大城。

文/王兆伟

烈日盘踞头顶,炎夏炙烤铺天盖地;高炉流出铁水,金属长龙应运而生。每次来到攀枝花,不论寒暑,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都是燥热。这股子热,源自五十多年前由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英雄儿女。

近一个甲子过去了,不论是皓首衰鬓的“攀一代”,还是奋斗不息的“攀二代”,抑或是青春昂扬的“攀三代”,人人心中都会涌起传自风云激荡年代的呼喊——在三线,为我们深爱的共和国干出一个稳稳当当的大后方!而这个曾经“晴天一把刀,雨天一潭泥”的“烂泥田”,经过三代建设者的接力建设已变身为现代化大城市。

金江大桥 图/王东

整治“烂泥田”

“苦啊!那个年代住席棚子,喝黄泥巴水,出门连路都没有!”1972年,丁爱谱一家从大连千里迢迢来到攀枝花,投身三线建设,“我生在东北,冬天太长太冷,从小就想到南方生活。那时候听说要到攀枝花,内心还是非常期待的。”

然而,踏上金沙江畔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丁爱谱就“傻眼”了:“阳光比刀子更烈,雨水比石头更‘硬’。”

从祖国的海北来到祖国的天南,整整49年。当年28岁的青年,如今已是满头华发。近半个世纪,丁爱谱在奋斗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只为在这片山地里建造一座理想之城。

“理想中的这座城市必定是钢筋铁骨的……”丁爱谱的思绪瞬间拉回49年前,“像大部分来这里的人一样,我也到了炼钢厂。我在厂里干过保育员、锅炉工、搅拌工、选料工、清洁工等十几个工种。”

“丁阿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每次领导分配工作,从来不讲条件好坏,报酬高低,都是尽职尽责完成。”用攀枝花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林莉的话说,就是“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这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厂里曾有一份记录,丁爱谱工作的22年间,连续374个星期天没有休息,有18个春节是在厂里过的。每过一个春节,她都会在心里暗暗记下,这个“第二家乡”又平整了多少山地、挖掘了多少隧洞、建起了多少厂房。

每次看到幼儿在宽敞的校园里成长、学习,丁爱谱就会想起自己担任保育员时的工作。“当时幼儿园条件很差,工厂灰尘满天飞,噪声震天响,幼儿园的席棚子挡不住灰尘,小孩的脸上一哭就成了小花脸,工厂嘈杂声让孩子睡不着觉。”丁爱谱一直说,“那时候的娃娃苦哇!”

“孩子都是爹娘的心头肉!”为了把孩子看护好,让孩子的父母安心在岗位上工作,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去卫生所要来药棉,从家里带来纱布,把棉花搓成小球,堵在孩子的耳朵里,减少杂音让孩子睡好觉;把纱布蒙在孩子脸上,就能挡住灰尘和风沙。

“其实,当时丁阿姨自己的孩子也在幼儿园,当孩子看到妈妈抱着别的小孩不抱自己,就一个劲地哭,把小手伸向妈妈,可是总也够不着自己的妈妈。”说到这里,林莉眼中含着泪花。

“现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以钢铁闻名,能产出排名全国第一的精品。参加工作时,我还当过一次全厂第一!”丁爱谱说自己是攀钢炼钢厂投产以后第一位女搅拌工,“光沥青就有四百多摄氏度,干了一段时间我这个脸就熏成黑色了。那时候才明白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被称作高、危、重。”

从1972年到达攀枝花,到1992年退休,整整二十年时间,丁爱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临退休前,炼钢厂给她分了一套房子。她却找到了厂长:“我是一个快退休的人了,不能再给攀钢和这座城市做更多的贡献了,把房子让给别的职工吧,困难我们自己克服。”

“住过很长时间的‘干打垒’,有个平房住就很知足了,还要什么楼房!”虽然厂领导不同意,丁爱谱还是三番五次去“退房”。最终,她如愿以偿退掉了房子。此后,丁爱谱又先后两次让出单位分配给她的房子,至今她还住在长寿路街道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那一条街上的老房子都是丁爱谱那些“攀一代”手把手建起来的:“房子虽老,有感情!”

2009年,丁爱谱已经65岁了。看着面积越来越大的城区管理起来越来越复杂,丁爱谱就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丁爱谱工作室”:“为城市管理出把力!”社区广场健身器材坏了,她叫人抬到家里保管好,再掏钱买来零件,组织社区党员义务修理;她组织党员捐款为社区公园买来树苗,建设“党员林”;她组织社区居民常年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卫生清扫、治安巡逻、网吧监督……

在攀枝花近半个世纪,丁爱谱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劳模、冶金战线先进个人等100多项荣誉称号。走近杖朝之年,容颜变了,但丁爱谱从未更改那份初心:“毛主席说,攀枝花是他最牵挂的地方。我想,只要建设好厂子、建设好这座城市,让来攀人安心工作,攀枝花的战略目标就会达成,毛主席就会放心。”

在热土上修炼“大国工匠”

“不好意思,进门要脱鞋哈!”到攀枝花整整48年了,但生于辽宁鞍山的黄明安依然保持着东北人进门脱鞋的习惯,“虽然干燥、灰大,但这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也应该干净整洁啊!”

鞍山一带的人,东北口音极其浓郁,虽然离家时年仅14岁,但黄明安的东北话却仍像远在老家的亲戚那样地道。与老家亲戚不同的是,黄明安的语速特别快:“可能是干活儿太急,养成习惯了。其实,这与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建设速度是契合的。”

如果不是这样着急的个性,昔日的小小渡口怎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成长为内地钢城攀枝花;如果不是这样着急的个性,黄明安怎能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一个人就负责实施三十余项技术革新项目,为攀钢这一家企业创造千万余元经济效益!

在黄明安的工作生涯中,有一个年份特别值得铭记。2014年,时任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轧钢备品工高级技师的他获得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

“中华技能大奖创办于1995年,每两年一届,每届评选30人,是政府对技术工人的最高奖励,业内获奖者俗称‘大国工匠’‘工人院士’。” 攀钢集团高级顾问、原党委副书记张治杰说,“他是我市继十九冶周树春(第十一届获奖者)后获此殊荣的又一技术工人,是攀钢集团的首位获奖者。”

作为在攀钢集团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优秀代表,黄明安荣誉等身,但他总是谦虚地说:“受之有愧!”因为他内心深处明白,攀枝花是一座工业城市,自己是“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斗大环境培育的“小花”。

1969年,黄明安10岁,弟弟黄明涛刚满5岁,父亲黄德山前往西南腹地支援“三线建设”,成为最早的攀枝花建设者之一;4年后,母亲马凤娥带着黄明安兄弟俩奔赴攀枝花:“当时,这里根本算不得城市,甚至不如鞍山的郊区。”

14岁的哥哥,9岁的弟弟,两人比赛学习,他们的父母也在比赛工作。他们家两代人心里都明白:“把这个荒凉的地方建设成一座真正的大城市,就是他们这两代人的历史使命。”因工作成绩突出,黄德山被评为攀枝花市先进个人,马凤娥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兄弟毕业后,先后进入攀钢轨梁厂 ,成为攀钢工人。”参加工作后,黄明安先后在攀枝花市日杂公司、攀钢初轧厂、攀钢轨梁厂工作,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工作,直到退休前他都在一线。“跟轧钢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我见证了,厂里的设备和技术更新迅速,攀枝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黄明安说,自己这一代攀钢工人,大都是以攀枝花建设初期的“六金花”“八闯将”和新时代“十二英杰”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一花独放不是春。”少年时代生长在东北,黄明安对这句话的感悟远比常人更为深刻。被任命为攀钢钒轨梁厂万能轧钢车间轴承预装班班长后,他将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同事。

夕阳下的攀西科技城 图/王东

经过几年的锤炼,轴承预装班从刚成立时只有一名技师到现在拥有一名高级技师、两名技师、三名高级工,技术力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先进的班组管理与不懈的努力创新相互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他所带的班组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省市“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先进班组”等荣誉。在黄明安和团队成长的同时,攀枝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等几十项荣誉。

接过“花城”建设“接力棒”

“52年前,我爷爷带着全家从辽宁来到攀枝花建设攀钢。后来,父亲接爷爷的班,也进了攀钢。而我,如今在攀钢轨梁厂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攀三代’。”攀钢轨梁厂吊车作业区点检组组长沙晋平,这样简述自己一家和攀枝花的三代情缘。

不同于爷爷而立之年才到攀枝花这个“第二故乡”,沙晋平从记事起就在这座钢城生长。

1969年,沙晋平的爷爷沙寿家到了攀枝花,成为三线建设最早的一批建设者。11年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父亲沙方石也参加了攀钢二期建设。

沙晋平所在的轨梁厂,是攀钢目前极具竞争力的板块,所生产的含钒百米钢轨,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证书的顶级钢轨。作为土生土长的攀钢子弟,沙晋平曾短暂离开过攀枝花。2011年从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沙晋平就被派到了西昌工作。没承想,仅仅半年之后,他就被调回了攀枝花。

“当时确实想离开这里,大环境不好嘛!”沙晋平还记得,十年前钢铁行业不景气,而攀枝花在经过几十年快速成长后似乎也遇到了“烦恼”,“在省内,相比成都乃至距离攀枝花最近的西昌,这儿的城建、管理各方面的发展速度都慢下来了。”

“但人活一辈子,总得有点信仰。”沙晋平说,“老一代三线建设者,把对国家事业的那份执着,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在我家,这份执着由爷爷传递给了父亲,现在又传递给了我。我要继承那份初心、秉持那份使命,让我们接下来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我不能离开这座城市,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如今,因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而焕然一新的攀钢集团,集中精力转型钒钛业务,钒产品、钛精矿等产能产量居全国第一,含钒超长百米钢轨助力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

与此同时,攀枝花城市建设重新迈入快车道。2018年,四川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攀枝花是攀西经济区的重点。“攀枝花再次创业,作为‘攀三代’,我们要带头跑起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沙晋平渐渐发现了工作上更多的价值,“祖辈们来到这里把钢城建了起来,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把这个家爱护好、保护好。”

如今,攀钢人正在加速建设一个更加日新月异的攀枝花。

记者手记攀枝花这个名字非一般的浪漫,它的曾用名“渡口”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山花烂漫,姹紫嫣红;金沙水拍,波涛呼啸。这座因理想拔地而起的城市,必将因理想走向更绚烂的辉煌。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