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汉源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高质量发展?
2021-06-03 17:04

2021山区县乡村振兴峰会现场

5月23日,“2021山区县乡村振兴峰会”在雅安市汉源县召开。这是汉源县第三次举办此类峰会,这一次的主题是“合作·赋能·共享”。其目标,指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2007年7月1日),距今也已过去了近14年。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地处山区的汉源县,对此又有什么样的探索与思考?在汉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合作?如何赋能?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场深层次的调查。

主体合作

小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事实上,只有各个小农户主体之间主动自愿的合作,才能真正推动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
安乐镇是黄果柑的核心产地之一,有数百年的自然栽植历史。2004年,羊波涛发起成立汉源安乐优质晚熟黄果柑协会。2007年8月,羊波涛组建汉源县大丰盛园黄果柑农民产业合作社。这是汉源县最早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14年来,合作社在羊波涛和社员的努力下,功能逐步完善,已成为集水果、干果和蔬菜生产、收购、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合作社,也见证了汉源黄果柑发展壮大的历程。2015年,“汉源黄果柑”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汉源县大丰盛园黄果柑农民产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大丰盛园”先后被被评为“雅安知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产业发展起来了,荒芜的土地上栽满了果树,成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羊波涛说,很多农民不再外出务工,都回乡创业致富。在合作社和协会的带动下,有4万多农户发展了黄果柑产业,全部种植面积近6万亩。
富庄镇的姜强,是汉源县强盛园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家省级示范社共有社员239户,带动贫困户39户,以“村委集体+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共同发展。目前,合作社与中国邮政、中化现代农业等国企合作,从种植到销售的标准化发展,为合作社培养了大量技术性人才和服务性人才,同时提高了社员就业服务能力。
在清溪镇,汉源县瑞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先义也颇为自豪。他坦言,近年来,借助“甜樱桃+花椒”产业,他的家乡同心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新村,如今又开办了30余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初具雏形。
显然,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们都找到了“合作”的真谛——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合作,进而带动小农的现代化。据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汉源始终坚持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4月,全县农民合作社达1040多家(带动小农户发展上万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49家,全县合作社认证注册商标28个,合作社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11个,成为了汉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阿牛智慧农业馆


强化赋能

归根到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小农户”的组合。如果没有赋能与扶持,合作社在市场浪潮下仍旧具有极强的发展不确定性。据介绍,近年来,汉源从人才、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入手,走出了一条“赋能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强化人才赋能。一是培育本土人才。建立本县“土专家”“田秀才”千人人才技术库,积极引导本土实用技能型人才领办农民合作社,选派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开展指导服务,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经营方式,提升本土人才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质量984家。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汉源县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引进高学历人才88人,对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持续跟踪服务。同时,定向回引返乡农民工,建立优秀农民工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创办农民合作社重点培养对象,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
强化技术赋能。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村技术人才”技术服务体系。与阿里云协作,创建阿牛农场APP,定期在平台开展“云培训”,打破传统学习地域性、时间性局限,为合作社、为农民开展高效快捷的技术培训服务。
强化市场赋能。一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打造全国首个山区农业数字经济平台、设立汉源花椒天猫旗舰店、建立全市首个果岭云仓电子商务生态产业园。截至目前,累计引入电商服务企业15家,建设电商网点372个,覆盖全县90%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二是加快完善物流体系。抓住汉源被确定为全国6个“邮政+农民合作社生态圈”试点县之一的契机,引入中国邮政、顺丰、申通等2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落户,在优化运输速度、运输方式等方面大力合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社通过寄递物流外销农产品达7万吨。三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多渠道、高频次、多方式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与央视、四川卫视等媒体形成长期合作机制,连续八年举办阳光花海、康养圣地旅游文化月活动,持续推介甜樱桃、花椒、葡萄、百凤桃等采摘节,吸引客商与合作社开展合作,有效提升汉源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积极与中国邮政、阿里巴巴深度合作,依托五丰黎红、永丰和等龙头企业的研发基础、销售渠道、市场优势,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农餐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抓住数字经济机遇,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农产品和消费者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共计274家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发展村主任”聘书


共同发展

“汉源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农村组织学进行了有益探索,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缺失、弱化、虚化、淡化和不认真、不得力、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在规模化、规范化、规律化等方面做了探索,杜绝了‘空壳社’和 ‘套牌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特别是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开拓了新境界。”在长期跟踪调研汉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之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表示。
在清溪镇,记者发现在郭先义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特殊的“聘书”——“清溪镇同心村发展村主任”。无独有偶,姜强也有一张这样的“聘书”。原来,这又是汉源县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的“再次创新”。
“汉源是雅安市最早开始进行发展书记选拔的县区。”汉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书记(主任)”实行聘任制,聘期2年,不占村“两委”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聘任期间不领取待遇报酬、不在村委会报销费用,目的是强化基层治理人才支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0年5月,联合21个乡镇的相关部门,汉源县对有返乡意愿的在外优秀人才、县内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起了216人的乡村“发展书记(主任)”人才库——在这个人才库里,不少合作社的负责人都位列其中。
2020年8月,被选聘为果园村的“发展主任”后,姜强把家搬回了村里面,“我们正在推动水果品牌化发展,但部分村民还未转换思路,守着过去的销售模式,需要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带着大家共同发展。”
在这样的语境中,“发展”已不仅仅是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而是产业和乡村全面的发展。显然,汉源已经找到了答案——或许这并非“标准答案”,却是符合汉源实际的答案。(文/《乡村振兴》杂志  蒲仕明  中共汉源县委组织部 郭睿
编辑:李静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