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2021-05-12 10:2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刘伯坚(1895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强战士,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之一。他早年勤工俭学比利时、法国等国,是“旅欧支部”的组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英勇牺牲于江西大余县。
 
《带镣行》
刘伯坚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著名革命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刘伯坚,四川省平昌县龙岗寺庙(原属巴中县)人,早年曾就读于金斗寨高等小学堂(今平昌县金山中学)、省立巴州中学、省立万县师范、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刘伯坚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在法国、比利时一边做工一边学习。这期间,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积极从事勤工俭学和华工的组织工作,与中法反动派以及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行斗争。慢慢地,刘伯坚自己也由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者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2年初,由赵世炎、周恩来发起,邀请部分团体代表在巴黎共同商讨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的事宜。刘伯坚积极响应并参加这一活动。会后,他回到比利时建立和发展了基础组织,并先后介绍聂荣臻等加入“少年共产党”。同年8月,根据国内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刘伯坚任比利时党支部书记。1923年2月17日,“少年共产党”在巴黎西郊一个小镇上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将“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新团章,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周恩来为书记,刘伯坚、肖朴生等为委员,下分三个支部:旅法支部、旅德支部、旅比支部。1923年秋,刘伯坚被选为中共旅欧总支部第三届书记,专门从事总支部的领导工作。

1923年11月,党选派刘伯坚、李合林等十余人,第二批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刘伯坚系统地有计划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并应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现实和前途,总结经验教训,指出前进方向。

1926年春,冯玉祥因自己率领的西北军在军事上完全失利,处于孤立无援、分崩离析的境地,决定赴苏联学习、考察,探求出路。冯玉祥考察期间,刘伯坚负责接待工作。在苏考察三个月,冯玉祥思想发生一定变化,表示欢迎刘伯承等共产党人和苏联军事顾问乌斯曼诺夫将军到西北军协助工作。1926年9月16日,冯玉祥、刘伯坚以及苏联顾问等一行人抵达国民军驻地五原。9月17日,在“五原誓师”大会上,冯玉祥宣布改西北国民军为国民联军,冯玉祥自任总司令,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任命刘伯坚为总政治部主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蒋介石的拉拢下,冯玉祥公开投靠了蒋介石,刘伯坚被迫离开冯玉祥部后,先后从武汉到上海,做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刘伯坚再次被党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同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年秋,刘伯坚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国后从上海秘密前往中央苏区。到达苏区后,刘伯坚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职务,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一起,为扩大红军、粉碎蒋介石反革命“围剿”,巩固和发展红色根据地而斗争。

1931年,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刘伯坚参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前身是冯玉祥西北军的一部)宁都起义的组织、策划和联络工作。1931年12月14日,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爆发。宁都起义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一次成功、重大的武装起义,它给蒋介石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反蒋的革命热情,对扩大红军力量、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随后,刘伯坚担任由起义队伍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政治部主任。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要求,刘伯坚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建立起党的组织,按照红军的建军原则,对部队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使这支起义部队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支劲旅。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刘伯坚被调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坚持敌后斗争。赣南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这是当时红色区域剩下的最后一个大的集镇,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率部搬运材料,担任架桥任务,护送红军主力渡河长征。

1935年初,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部队,被敌人围困在仁凤地区,陷入非常严重的危险境地。2月中旬,中央机关等决定分五路突围。为了中央机关和主力安全转移,刘伯坚断后掩护。3月4日,刘伯坚率部队转移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被捕期间,刘伯坚以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忍受着敌人的折磨,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遗墨,如《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等。

临刑前一刻,刘伯坚还镇定自若,挥笔疾书,叮嘱爱人王叔振:“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事业。”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摘自《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一卷)
编辑:黄敏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