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雅安市名山区:以便民服务全程代办 实现农村政务服务“零距离”
2021-04-06 11:13来源:四川党建网
郭晓鸣 骆希

雅安市名山区近年来围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以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制定“代办服务一卡通”、推行“村级服务代办制”为主要举措创新实施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实现“一站服务不出村、下沉服务零距离、贴心服务转作风、暖心服务促发展”,不仅打通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通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有效改进,取得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干群关系显著改善、乡村善治水平明显提高的突出成效。

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打造公共服务基层阵地

名山区为丘陵山区,为破解基层群众“办事远、跑腿累”的难题,全区在89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实现一站服务不出村,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可及性。2019年,全区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6230次,主动上门为偏远村社、老弱病残等群众送服务3738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群众下降9700人次/年。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依托己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基础和阵地资源,整合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建设89个便民服务代办站,配齐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硬件设施,实现有标识标牌、有服务承诺、有代办制度、有办理台账的“四有”规范建设目标,为全区村级全程代办行政服务提供阵地保障。

二是配备线上服务设施。整合民政、人社、文化、金融等行业单位资源,为便民服务代办站配备新型服务终端,建立快捷网络服务站点。89个代办站先后配置电脑、打印机180余台,安装70余台交互式网络终端,配置电子服务平台,布放ATM一体机,建立“蜀信e”电子银行,打造群众民生服务、农业生产指导、惠农政策咨询、就业法律咨询四个“线上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不跑回头路”。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短板之一。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群众普遍面临往返路程较远、程序繁杂等困难。名山区“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向农村基层延伸,村民无需往返奔波于乡镇和区(县),“足不出村”即可获得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可及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同质化。

制定“代办服务一卡通”,推进公共服务全面下沉

名山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深入基层一线“问计问需”,紧扣“精准、高效、便民”主题,通过权限下放、规范事项、动态反馈促进便民服务精准化、清单化、链条化,进一步拓展了代办站服务深度广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下沉服务零距离。

一是强化事权下放。整合民政、农业、社保、医保、国土、卫计等部门和12个镇(街道)、村干部代表,深入开展服务事项专题调研,重点梳理办理频率高、较繁琐的业务90余项,坚持快捷审批和方便群众为基本原则,将部分事项初审、校核权限下放至乡镇或村,实现职能权限有效下沉,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规范代办服务。制定《雅安市名山区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一卡(本、册)通》,坚持“能够现场办理的当场办、不具备现场办理的全程代办”的代办原则,坚持“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公布首批涉及农业林业、卫生健康、社保医保、民政救助、食品安全等8类46个代办事项,明确细化政策标准、所需资料、代办流程、联系方式、结果反馈等5项内容,充分发挥全程代办服务“工具书”作用,显著提升服务效果。

三是注重动态反馈。坚持村民办事“只见一个人,办好一切事”原则,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和有效反馈模式,即按照“一卡通”事项政策标准、资料佐证等具体要求,坚持群众办件现场审核、动态反馈,书面出具《资料补充回执清单》。同时,主动做好电话核实、上门复核,接办事项记入《一卡通代办事项记录册》,实现痕迹管理、跟踪办结,确保切实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名山区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断点、堵点、难点,通过审批权限的下沉,增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便捷性,使农村群众均等享受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代办服务一卡通”的出台以“清单化”“菜单式”的服务内容让群众明晰服务流程和相关要求,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便利化、人性化、常态化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向普惠和公平转变。

推行“村级服务代办制”,促进公共服务高效规范

名山区为破解公共服务人才匮乏短板,解决服务意识较弱、办事效率较低等问题,通过构建多层级的村级服务代办制度,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实现贴心服务转作风。2019年,全区村级代办服务实现零差错、零投诉,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一是实行“1+X”联户包事代办制。由各村民小组设立1名代办员联系服务多名群众,聚焦发展导向,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服务难题,为其提供新型经营主体工商注册、项目申报,特色民宿、茶家乐开办以及前期土地调整、水电气三通、矛盾纠纷调解,农村宴席申办等各类服务指导。同时,发挥代办员熟悉群众的熟人社会优势,由代办员牵头成立村民调解小组,实施“排、快、度、巧、廉”五字诀调解服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7起、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98%以上矛盾纠纷在村级解决,有效推动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同步提升。

二是实行村干部坐班代办制。推进“村干部轮流坐班+周二集中服务日”制度,明确由全区391名村干部履行代办员职责,推行当日坐班干部为代办员,坚持谁坐班、谁接待、谁负责,灵活实行工作AB岗,严格落实坐班干部责任职责,负责坐班期间受理事项的全程代办、过程跟踪和结果反馈,实现“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的服务标准。

三是实行三级联动代办制。构建区、镇(街道)、村三级全程代办服务联动机制,明确346名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90余名镇(街道)联系领导工作职责,分别划分为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明确区、镇(街道)两级业务人员职责,规范“受理、承办、传递、反馈”四个主要环节,实现“小事快办、大事急办、特事特办”。群众办理时限平均缩短 60%以上,代办服务效率提升80%以上,办事材料同比减少75%以上,大幅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效率。

四是实行常态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代办站工作制、首问问责制、服务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4项26条基本制度。细化接件、办结“双向记录”制度,强化痕迹追踪管理,建立“接件记录—代办情况—代办去向—办结反馈”规范程序,实现全程监督、责任倒查,确保代办服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由区、镇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督查研判、巡察指导,统筹结合村级坐班工作开展评议考核,形成“月月查、季度评、年终考”监督机制,确保便民服务代办站整洁美观,服务程序运行规范。

推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既需要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的支撑,更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名山区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促治理,通过构建多层级、体系化的“村级服务代办制”,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效能,并以常态化的监督保障制度执行成效。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服务体验和感受,增长了幸福指数,优化了福利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强化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功探索了以公共服务改善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郭晓鸣/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乡村振兴智库首席专家,骆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