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03-31 15:12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奋战正酣。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高县县委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春日暖阳下,这座坐落于南广河畔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步履铿锵,奋楫笃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产业兴村 贫困村甩掉“穷帽子”

立春过后,高县的30余万亩茶叶迎来了采摘的“黄金期”。 在落润镇公益村“蜀山茶海”万亩生态茶叶园,茶农们穿梭其中,十指飞舞采茶忙。不远处的嘉乐镇人民村,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桑树,抽出嫩绿新芽,蚕农们忙着打扫蚕房、消毒蚕具,迎接新一年的养蚕季。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高县围绕特色资源优势,重点推动茶叶、蚕桑两大农业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全县茶叶、蚕桑种植规模达到55万余亩。通过壮大集体经济、产村相融、产旅融合、村企共建等举措,构建起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茶叶、蚕桑成为全县种植养殖业中覆盖面最广、从业人口最多、脱贫增收见效最快的两大特色支柱产业。绿叶子成了群众致富的“金票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高县除了茶叶、蚕桑产业外,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其他各类特色种养业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

三月暖阳,来复镇通书村的800余亩桃花竞相绽放,山风袭来,落英缤纷,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通书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后来结合自身优势条件,发展起脆桃、柠檬、柑橘等特色水果近2000亩,并同步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春赏花,夏品果”的农旅融合模式,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向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蜕变。

从种茶、养蚕,到特色种养,再到乡村旅游,欣欣向荣的产业让一个个贫困村甩掉了“穷帽子”,迎来了新气象。

路通万家 激活发展新动能

平整的村道上人们骑着农用车前往田间地头;一车车农产品沿着产业路被运出大山;便民小客车里村民们开心地唠着家常……如今,这些景象在高县农村已是常见。

曾经,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期间,高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通大通道、优化主干道、提升乡村道、建好产业道,助力乡村振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29公里,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

公路通了,产业发展便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春节过后,可久镇南红岩村的400多亩“订单青菜”进入了采收期,一辆辆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在公路上排成长队。“以前只有一条泥巴路,到镇上要走1个多小时,卖菜很费劲。”南红岩村党总支书记罗升云回忆道。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村子开始与县内蔬菜加工企业合作订单种植。“现在,水泥路通到菜园地,青菜成熟后,企业上门收购,方便得很。”罗升云说,今年青菜产量预计可达2000余吨,产值8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来复镇大屋村,因交通条件改善,引来茶企入驻,不仅让茶产业重焕生机,还依托大雁岭秀丽的自然风光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昔日穷山村变成了“会客厅”。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种茶、开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公路通到哪里,产业就延伸到哪里。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源源不断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宜彝高速、宜威高速、渝昆高铁等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县域经济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乡风文明 小康生活增成色

走进胜天镇安和村,道路干净平整,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一幅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礼仪、法治建设等为主题的手绘文化墙赋予了乡村浓浓的文化氛围。“会说话的墙壁”成为安和村加强基层治理的宣传阵地,也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此村容村貌并非安和村独有。近年来,高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庭院”“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同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全覆盖,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功打造“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50个。

在庆岭镇文武社区,各类“亮家风、传家训”“评优评星”“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文化广场上,坝坝舞天天练,法治宣传月月有,技术培训季季讲,“文武春晚”年年办,文明和谐新风尚涤荡乡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形成了好风气。

时光疾行,天地焕然。高县群众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前景阔步前进。(作者单位、供图单位/高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冯雅可) 

编辑:母婧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