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父子支书”的乡村振兴梦
2021-03-11 11:14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图/李帅 张从兵

在万源市大竹镇任河之畔的两个村庄,“60后”父亲陈邦端、“90后”儿子陈瑞,两个村党支部书记,正在演绎一段父子携手共治,接续乡村振兴发展的奋进故事。

仙鹤坝村集中安置点

能人返乡,带领乡亲一起富

陈邦端是土生土长的大竹镇仙鹤坝村人,后外出到陕西打工,逐步发家致富。

2011年春节,陈邦端回家探亲,“贫穷、落后、痛心”是他的切身感受。“你跑的地方多,见多识广,什么时候回来带着大伙一起发财?”走亲访友之际,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纷纷劝他回仙鹤坝村做“致富带头人”。

“你别不经劝!村干部得罪人、不讨好,时间久了狗都要嫌你。”家人起初也是坚决反对,但放不下“乡愁”的陈邦端在陕西和万源之间往返日渐频繁,隔三岔五就要回村里走走看看。

彼时,脱贫攻坚鏖战正酣。陈邦端决定返乡“拉”乡亲们一把,“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乡亲,我能帮一定要帮”。

2013年12月,陈邦端高票当选仙鹤坝村村委会主任。仙鹤坝村距离万源城区60公里,交通不便、无产业,基础弱、底子薄,发展路注定崎岖坎坷。然而,二十余载的外出打拼,不仅让陈邦端开阔了眼界,更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下定决心,要干出点样子!

跑项目、搞勘测、流转土地、做群众工作……几年下来,仙鹤坝村变了模样,硬化路、自来水、通信网络等实现户户通,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无比安心。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陈邦端组织村民引进种植陕西核桃和桂花树。大伙热情高涨,东家忙西家帮,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新品种,一时间好不热闹。然而,好事多磨。“核桃怎么一直不挂果?桂花为啥只长叶不开花……”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陈邦端心急如焚。

此事“惊动”了远在上海的儿子陈瑞。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请教专家,陈瑞对引进品种的特性和本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特点进行比对分析,作出了该项目“水土不服”的判断。

“当成风景树也不错,以后村里搞观光旅游也用得上。”儿子在电话里一番安慰,陈邦端一方面认识到农村工作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另一方面发现儿子“有两把刷子”,反复思忖后,他决定召子回乡。

父子齐心,共谋乡村发展路

2017年6月,陈瑞回到万源市大竹镇,在公益性岗位上锻炼,7月任白杨溪村党支部副书记,9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

陈瑞可谓临危受命。当时的白杨溪村各种遗留问题不断,村党支部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断病断因,治病治根,支部弱就抓支部。陈瑞将“党员活动日”“村民说事会”“农民夜校”等合办,把开会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农户院坝,还融入扦插、制茶等实用技能培训和扶贫政策宣讲,以前参与党员都不足一半的活动,逐渐引来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

2018年6月,陈邦端出任仙鹤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起了村里的发展大业。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父子俩商议,从仙鹤坝村的失败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他们组织干群代表赴宣汉、重庆城口等地实地考察,又请来农业、国土、气象和水利等部门专家调研指导,绘制了以茶叶、中药材、青花椒和生猪、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为重点的“3+3”产业路线图。

“种养结合,我们的1亩山地能增收1万元!”陈瑞在动员大会上信心满满地说。

在父子两人的带动下,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纷纷成立。村民们的辛勤劳作结出了累累硕果,种植茶叶、玄参、黄精、青花椒等400亩,畜牧养殖业收入100万元,劳务收入500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父子俩研讨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如今,在优美的任河之滨、白杨湖畔,父子俩正联手打造种、采、制“一体化”生态茶园,夯实经济基础的同时,依托景观优势发展渔家乐、水果采摘和水上摄影等特色项目,以农业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反哺农业,一幅农工旅“三态融合”的振兴画卷正铺展开来…… (作者单位/中共万源市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