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乡村美如画 振兴后劲足
2021-03-10 10:1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 邱文清 

早春二月,眉州大地,橙黄橘绿,桃李初绽,处处已是春意盎然。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眉山市将工作重心转向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青神 “竹里巷子”到丹棱“幸福古村”一三产联动的农旅融合,再从“国字号”岷江农业现代园区到“国际范”中法农业科技园的“龙头”引领,眉山乡村满是强劲活力,处处彰显“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新内涵。

眉山(西南)智慧农业产业园,西红柿喜获丰收。图/姚永亮

产业有效衔接 实现景美民富

青瓦、白墙、篱笆,竹林、流水、小院……新春时节,天气晴好,走进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的竹里巷子,游客如织,或小院品茗或闲步拍照。386米的巷子里,受益者除了民宿和特色餐饮业主,也包括68户生活在此的本地农户。

城乡一体、产居一体、文旅一体——以竹为核,兰沟村位于青神8.6平方公里的竹编产业园内,2平方公里核心区已落成1.5万平方米的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全国唯一的竹编艺术博览馆、中国首家竹林湿地以及竹作坊村落“水竹怡庄”“竹里巷子”等,这里悄然变为全国颇具影响的集研究、交易、加工、培训、文化体验、旅居生活于一体的竹产业综合体。

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强“竹”经济。眉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借鉴现代田园综合体规划理念和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全域融合园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依托青神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斑布产业园和洪雅县竹钢产业园规划建设国家级竹产业示范园,引育相关企业128家,建设竹本色纸生产基地、“竹钢”板材生产基地、竹笋加工基地。

同时,眉山将“竹元素”融入村镇建设,创新“竹林+文化旅游”,每年安排1.6亿元扶持竹产业发展,带动50万名竹农人均增收1000余元……

不起眼的一竿竿翠竹,正在稳步拉动眉山“百亿竹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园区龙头引领 带动提档升级

“带领更多社员种出更多优质粮食,为‘粮袋子’安全做出应有贡献。”虽是传统产业,李相德的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却是眉山“国字号”现代农业园区——岷江农业现代园的“大业主”,仅在核心区就有6000亩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周边近万户群众,规模近4.1万亩。合作社瞄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打造了“东坡味稻”“泉水山谷”等生态水稻品牌。

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农业技术的“推广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孵化器”、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眉山市一直把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8年10月,眉山市乡村振兴大会作出部署:牢牢牵住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布局多元化、园区规模化、产业链条化、经营现代化,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推动“味在眉山”农业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产业引领,项目支撑,农业园区不断蓄积和释放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泡菜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创造六个“全国第一”;晚熟柑橘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晚熟柑橘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味在眉山”食品产业销售收入总额即将突破1000亿元……眉山现代农业园区不仅扛起眉山农业的大旗,更承担起乡村振兴“产业强”的重大使命。

着眼新目标,迈步新征程。眉山“十四五”规划再次明确对标省委“10+3”产业部署,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持续构建“5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先行区、丹棱丹橙现代农业园区等50个现代农业园区,覆盖全市68%的乡镇,力争“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

汇聚人才智力 助推乡村振兴

在谢家镇李山村的家庭农场内,刘沈厅的“新农民”生活一如以往:早上围着果园走一圈,查看柑橘的长势;9点开始接听回复来自四面八方的果农信息和电话,协调“耙耙柑”销售和部分遭受霜冻灾害柑橘的保险索赔。

近年来,刘沈厅发起了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打通从种苗到管理,从农资到产品销售的产业链条;开发“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团购农资为上百位会员节省100多万元生产成本;研发“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和简易滴灌系统专利,并在全省超过1000亩果园推广试用。“有事找沈厅”渐渐已经成为彭山柑橘种植户们的一个共识。

现任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刘沈厅不仅是彭山区果业转型升级的“担纲者”,还有了一个新“身份”。每周一刘沈厅会到省农业农村厅全省家庭农场联盟志愿值班,兼职眉山乡村振兴学院培训专家,已为全省培训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核心关键,人才智力支撑是第一资源和最硬 “底气”。眉山市一方面通过“保姆式”贴心服务、“种子式”孵化培育回引如刘沈厅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一方面又大打“事业牌”,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干部,为乡村振兴集聚组织力量。

春日暖阳,新枝吐绿。在彭山区公义镇,刘沈厅新流转的百亩农业产学研基地已平整完成。“希望以新种植技术、新复合业态,培养孵化100个农业带头人,影响带动100个大学生服务三农。”刘沈厅信心十足。 (作者单位/眉山日报社)(责编/余娜)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