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奏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1-03-10 10: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张婧

2月17日,大年初六,大渡河畔的石棉县美罗镇坪阳村,黄果柑挂满枝头。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志伟,一大早就忙着招呼农户上山采摘,为即将发货的订单装箱。尽管春节期间一直忙不停,但对果农们来说,金灿灿的果子就是致富的“金果子”,再辛苦也值得。

顺利摘掉贫困“帽”后,如何让群众守住脱贫攻坚胜利的果实?雅安市以“五雅”特色产业为基础,依托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按照把扶贫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品牌产业”、把扶贫队伍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把脱贫典型打造成为乡村发展的“示范典型”、把贫困村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的“精品景区”思路,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万古镇茶园绿道风景如画 图/郝立艺

“五雅”成品牌
助力群众增收不断源

作为大渡河畔最早规模化种植黄果柑的村庄,坪阳村通过成立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以村领社、以社兴村、以民育社、以社富民”的产业致富之路,并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反哺曾经的贫困户,让他们共享发展红利。

 “今年春节前,我们按照投入股金的12%进行分红,324户社员分了43.2万元。”王志伟介绍,分红活动已连续开展了5年,合作社还免费向社员提供技术帮扶,为果农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际上,黄果柑只是雅安农业特色产业——“五雅”产业之一。因地处盆周山区、革命老区、民族走廊、生态脆弱区、移民库区、地震灾区,雅安的贫困问题一度呈现出“插花式”贫困与整体性贫困并存、致贫原因复杂且贫困程度较深等现实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雅安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绿色减贫”之路,因地制宜发展了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等“五雅”产业,不断夯实产业脱贫基础。

为切实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雅安着重做好产业发展的“绿色”文章,推动由“绿色减贫”向“绿色振兴”转化提升。

“‘五雅’产业的发展,持续擦亮了农业品牌,‘天润雅安’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初具影响力,‘蒙顶山茶’‘雅安藏茶’等品牌价值不断攀升。”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五雅”产业的基础上,雅安通过带状联动,建成了以生态茶叶、果蔬、果药为主的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串联起503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辐射带动更多已脱贫对象融入三条产业带建设,持续拓展增收空间,推动实现产业兴旺。

打造主力军
助力乡村发展不断档

2月23日下午6点多,修剪完刺梨的余平,终于得空坐下来休息片刻。这片30余亩的刺梨,位于天全县新华乡孝廉村,8月就可获得丰收,此时的轻度修剪能提高刺梨的光合作用效率,余平这段时间经常在基地忙活。

七年前,余平的心态远没有现在积极。那时,母亲患病去世,养殖生猪赔了本,妻子选择离开,只留下他与年迈的父亲和正在读书的女儿。心灰意冷的余平,感慨生活艰难。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扶贫干部鼓励他重拾信心。

靠着借来的钱,2017年,余平带着村里几名党员和贫困户,种下了20余亩刺梨,又成立了专合社发展林下蔬菜。当年11月换届选举,他高票当选为原铜山村村委会主任。去年,因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余平没有再担任村干部,但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余平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们增收奔康。

“人还是要有梦想、有抱负才行。”在余平看来,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发展农业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要用新理念去适应新格局。今年,他打算扩大刺梨基地规模,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拓展市场。同时,计划在村里试种珠芽魔芋,进一步拓展收入来源。

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入手,雅安市将坚持稳定构建基层人才队伍、持续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按照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等类型进行差异化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共同奋斗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环境大整治
助力乡村美丽不断篇

立春后,名山区万古镇沙河村的茶叶不断吐露新芽,在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沙河村段上,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这条茶园绿道,从蒙顶山景区开始,连接起当地的清漪湖、百丈湖等景点,形成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茶旅互融等为一体的茶乡特色旅游线路,被评为中国十佳茶旅线路之一。
 
“村庄还能变成景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沙河村党委书记罗兆泽介绍村里的荣誉:2016年实现村“摘帽”;2017年实现户脱贫;入选2017年度第二批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沙河村原本是一个偏远落后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变成了美丽的山村。

罗兆泽说,当地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火热,带动了全村12家茶家乐和“香花小院”等网红民宿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沙河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引导村民将厨余垃圾和果皮还田,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定期收集。

“现在大家不再乱丢垃圾,村上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沙河村脱贫户罗一寿被聘为垃圾清运员,他表示,能为乡村治理出一份力感到很高兴。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人居环境也显著提升,曾经落后的贫困村成了宜居宜业的景区。“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目标,接续推动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雅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局局长韩永康表示。(作者单位/雅安日报社)(责编/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