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高原建起“桃花源” 幸福生活比蜜甜
2021-02-24 10:1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张亚贤 黄建平

建新房暖心房,建新村暖民心。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让贫困群众简单住进新房,更要为他们提供舒适宜居的环境。甘孜州把易地扶贫搬迁做成暖心工程,在建好住房的同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社区居住环境。坚持“双业”并举,在“强产业”“促就业”上狠下功夫,结合全域旅游打造拓宽就业门路、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实现稳定增收。

高原社区“披绿装” 

色达县色柯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康社区,是甘孜州规模最大、条件最优、基础设施配套最好的搬迁安置点。这片高山脚下的美丽藏村,已建成占地720亩、安置贫困户404户的新村。

色达县安康社区文明户合影。图/尼工

蓝顶白墙的房屋连片绵延,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穿行其间,路旁栽种的绿色植物随风摇摆。社区广场上,孩子们正在打篮球,笑闹的声音传得很远。安置点搬迁户扎西彭措拎着购买的年货回到了家中,他的妻子仁玛正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晾晒着衣服。

“自从搬到这里后,她每天都有唱不完的歌,欢乐得很哩!”扎西彭措望着妻子的背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2019年7月1日,扎西彭措一家搬进了安康社区。“房子面积有90平方米,家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买齐了,还给我们配了个小院子,栽种上了好看的绿植。”扎西彭措说,一家人原本生活在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外的康勒乡阿交泽散村。以前的家是用牛屎柳条拼合而成的简易房屋,夏天漏雨水、冬天敞风雪,不通公路,没有通信网络,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用电也不稳定,离学校和医院很远,四周到处光秃秃不见绿色植物,地质灾害严重。“想不到这辈子还能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居住环境。”

为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2017年,色达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作,三年共投资1.6亿元。除了完善基本的水、电、路、讯、电视“五通工程”外,对口帮扶地还专门追加了320万元用于社区及周边环境绿化。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努力为安置点群众营造富氧的小环境。

在安康社区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着一棵棵小树,这些小树都用绿色的金属围栏围着。“别看这些树小,很多只有1米多高,它们实际上都有十多年树龄了。”色达县林草局工作人员赤橙说。他又指向安康社区北侧的后山坡,“过去这是一片退化的草坡。现在山坡上已经布满高约两米的小树了。从山坡栈道爬上最高点有个观景台,一眼望去金马草原尽收眼底。”

赤橙手机上拍摄下来的曾经的后山坡,几乎全是沙化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与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已在社区内和北侧山坡上植树284亩了。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年的管护期,使安康社区宜绿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坐在家里能收钱”

距离色达县五百多公里外的巴塘县,当地党委政府与对口帮扶地携手,为搬迁牧民们打造出了一处雪域高原上的“桃花源”——桃源地坞。这是巴塘县一个整村搬迁安置点,安置的是原地巫乡被绵延深山阻隔、长年“与世隔绝”的坝伙村、中真村、甲雪村119户595位村民。

针对巴塘山地多、高差大的特点,当地随坡就势布局安置点房屋、内部路网和水系等,优化小区形态布局。利用巴塘特有的毛石、黏土、格桑花等材料打造小区景观,配套了饮水净化、污水处理、公厕、停车场等设施,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远眺桃源地坞,独具藏乡风情的以黄色、白色、橙色为基调的建筑掩映在群山怀抱中。走近细看,这些二层新房的楼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水器。“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欢迎欢迎,家里坐。”搬迁村民吉村热情地招呼着来客。推开吉村家的木栅门,各色鲜花簇拥着新房,房门口还留有菜地,房顶上的光伏发电板闪耀着光芒。“不要小看这个发电板哦!这可是我家的‘聚宝盆’!”吉村笑着说。

为深入实施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同时拓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增收渠道,结合当地光照特点,巴塘县的对口帮扶地成都市双流区协调相关企业,为安置区投资建设了屋顶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不但村民们屋内烧水做饭不再愁,结余电力还能并网外送。桃源地坞扶贫办公室干事王晓燕介绍,安置点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到远方。帮助农牧民过上了“坐在家里也能收钱”的好日子。

“按巴塘长年有效日照时间平均值17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110万千瓦时,每千瓦时的上网标杆电价0.75元,年收入预计为80余万元。”发电站项目负责人张道忠介绍,在兑现全县189户435人重点残疾人口和无劳动力人口保障收入,每人每年1000元的扶贫资金后,除去运维费用,余下资金全部纳入集体收益中,用于解决两个安置点公益性岗位工资和群众收益,每户每年大约还能收入近1000元。

“以前我们住在大山里,路电水‘三不通’。别说洗澡了,就是冬天取暖也只能拾柴、烧牛粪。现在好啦!用电用水不发愁,还可以上网看新闻,这日子,比酥油茶还香呢!”吉村竖起大拇指说。

商贸综合搭平台 

色达县政府依托安康社区这片山坡的自然环境,挖掘格萨尔文化,打造了岭歌园景区,并规划建设民宿体验区,来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图/甘孜日报

为了做好安置区居民生活配套以及就近就业工作,色达县还统筹整合各搬迁村的产业周转金,在县城中心区域规划建设格萨尔文化商贸园区综合体。集扶贫、文化、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住宅为一体,涵盖游牧、农耕、纺织、格萨尔、金马等文化要素,建筑实体包括休闲广场、主题酒店、商业卖场、青年创业园等。“我现在在县城中心区域的酒店做客房服务工作,一个月有4天假期,每月工资3000多元。”额日措是安康社区的搬迁户,与她一样在县城里找到工作的安置区居民还有不少。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生活好起来了,商贸综合体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安置区的生活配套,更搭建了商业贸易平台。“利用这个商贸平台,我们还实现了带动周边未搬迁乡镇的共同致富增收。”色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刚介绍,县城往上的8个乡镇69个行政村,在当地被称为“上色达”,这些地方海拔较高、交通不方便,基本都是纯牧业村,发展经济困难较大。

“我们和援藏工作队走访了这几个乡镇协调他们一起参与到商贸园区的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来。”李刚说,在县政府和对口帮扶地的积极组织与协调下,当地整合各种脱贫资金和“上色达”8个乡镇的集体经济资金共计1307万元,在商贸综合体内建起了产业扶贫酒店——金马天际酒店。

“扶贫酒店”——色达县金马天际酒店前载歌载舞的农牧民群众。图/格格

李刚表示,该酒店的全部产权由“上色达”8个乡镇的69个行政村共同持有,涉及6356户27094人,其中贫困村46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6户9113人。

“在金马天际酒店既是普通员工又是股东的农牧民有10多位。每个月3500元的底薪,再加上提成收入,每年还有来自酒店的分红。农牧民只管持有股权证书,在酒店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不用操心。”李刚介绍,每个村与县里的国有平台公司签订委托协议,由平台公司代为进行建设和招租等。2019年酒店建成后,目前已经成功招租,每年保底租金收益560万元。为优先照顾贫困户,针对扶贫酒店收益,色达县还确立了6:2:2的分红标准,即村民60%、村集体20%、贫困户20%。按这样的机制,金马天际酒店所覆盖的每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1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2万元,普通牧户每人每年可分红124元,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红243元。(作者单位/张亚贤 甘孜日报; 黄建平 巴塘县委宣传部)(责编/周盼)
编辑:房悦姮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