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搬至“好水土” 安养一方人
2021-02-23 17:0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张百凡 本刊记者 刘艳梅

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进村入户,白墙黛瓦的川东民居比肩而立,房前屋后“微田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新春前夕,走进渠县渠南街道大山社区、李馥镇凤凰村、万寿镇灵感社区等地,处处能感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渠县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5295人,涉及37个乡镇415 个村(社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渠县因地制宜,坚持“三避开”“五靠近”原则,即避开洪水淹没区、地质灾害区和生态脆弱区,在靠近园区、城区、景区、业区和社区的地方建设安置点,并配套打造粮经复合基地、万亩水果基地和农旅结合景区,让贫困户“搬”出一片新天地。

渠南街道大山社区柑橘产业基地。供图/渠县组

“三避开” 

确保搬迁户住进安全房

这几天,在渠县渠南街道大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挂大红灯笼,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这里距县城约两公里,集中安置着原渠南镇63户156名易地搬迁贫困户。

“房子是现浇结构,根基挖得深,底部还铺有钢筋,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趁着冬日暖阳,搬迁户陈兴梅和老伴把房前屋后打扫一新,准备迎接乔迁后的第五个春节。

陈兴梅的房子有50平方米,屋里配置了床、沙发、茶几,电视网络、自来水、天然气等一应俱全。她告诉记者,离安置点5公里外的老屋,由于地势低洼,每年遇到暴雨,都会因河水倒灌而被淹没。后来房子被冲垮了,就只能借住在亲戚家。

据了解,由于渠县地处渠江流域核心区,像陈兴梅家一样屡遭洪患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为此,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选址上,渠县坚持“三避开”,切实避免二次搬迁,因灾返贫。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啊!让我们老两口有了容身之地,现在雨下再大我们也不怕了。”陈兴梅感慨道。

今年51岁的李术奎是李馥镇凤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说起易地扶贫搬迁,他直夸:“这真是个民心工程啊!”

“现在晚上睡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李术奎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离安置点两公里远的磨刀石半山坡上,2016年7月,一场强降雨后,屋后的山体发生滑坡,导致厨房被冲垮,还好家人都没事。

那场地质灾害发生后,李术奎家的住房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他家也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

2017年底,李术奎一家五口乔迁新居,搬进了面积125平方米的新房里。“安置点的路、电、网、气等基础设施和活动室、卫生站、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配套完备,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离开地质灾害频发区,李术奎的日子过得很安心。

“易地扶贫搬迁,搬的是房子,安的是民心。在规划建设时,我们所有集中安置区都进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性评估和地质勘查,住建部门和各安置区的建房理事会(监督小组)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控,所有住房由第三方机构出具《住房安全质量鉴定报告》,有效确保安置住房的质量安全。”渠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渠伟表示。

渠县李馥镇凤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风貌。供图/渠县组

“五靠近” 

搬入好地段让搬迁户“稳得住”

邓英明是大山社区的搬迁户,搬入安置点前,一家四口住在渠南镇五里村的一个山腰上,交通、饮水不便,土地贫瘠,一锄头刨下去全是石子。

“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早已出现裂缝。正月里,寒风刮进屋里,冻得人直哆嗦。”说起当年的苦日子,邓英明记忆深刻,“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老婆又有冠心病,生活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2014年,渠县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村上干部开展动员工作时,邓英明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安置点选的地段太好了,紧邻318国道,距县城仅两公里,周边还有南庭湘苑、华橙酒乡两个乡村旅游景点和1个现代农业园区。

渠县渠南街道大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供图/渠县组

“我们家只出了3000元就住进这么漂亮的新房,水、电、网、气都通了,居住环境与之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2017年7月,邓英明一家搬进了大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上了面积10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房”。

“我们要把好地段留给搬迁户。”张渠伟表示,“科学选址必须首先考虑搬迁贫困户能不能脱贫,靠什么脱贫。所以我们在规划选址的时候坚持‘五靠近’原则,最大程度保障搬迁户通过搬迁实现安居乐业。”

邓英明所在的安置点靠近城区,为解决稳定增收问题,2017年,邓英明在帮扶人魏全普的推荐下到县城工地里当学徒,做起了钢筋工。

如今,邓英明每天骑车去县城打工,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工资收入。他的妻子空闲时在附近的柠檬基地里务工,两人一年能挣四五万元。大女儿大专毕业后在县城务工;小女儿正在攻读硕士,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既红火又充满希望。

1月28日,李馥镇凤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的蔬菜基地里,搬迁户李茂全和十几个村民忙着采收莲花白,“最近莲花白的价格好,每天都有活干。一天能有60元的收入,越干越有劲。”李茂全说。

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杨齐武表示:“安置点规划立项时,镇上对搬迁群众的增收路径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凤凰村集中安置点靠近万亩油菜产业基地、花椒基地、源财蔬菜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果园四大产业基地,无疑为搬迁贫困户提供了许多就近务工的机会。”

得益于凤凰村集中安置点的优势地位,今年68岁的搬迁户李茂全实现了就近“上班”挣钱的梦。“搬下来后务工很方便,还能随时照顾残疾的老伴,日子比在山上住的时候好多了。” 李茂全高兴地说。

“2017年之前,我们一家人还挤住在几间破烂的土坯房里,靠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为生,生活恼火得很。现在家就靠近景区,开的农家乐和小商品买卖,生意还不错!”说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变化,万寿镇灵感社区搬迁户楚小梅笑容满面。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灵感社区党支部书记岳超人表示,“灵感社区集中安置点选址靠近硕源农业和碧瑶庄园景区,主要就是考虑让搬迁贫困户受益于农旅产业带动,接受配套功能辐射,念好产业经、摘下‘穷帽子’。”

“现在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一年能有三四万的收入,好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楚小梅的嘴角微微上扬,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作者单位/中共渠县县委组织部)(责编/周盼) 
编辑:房悦姮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