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农家“小庭院” 致富“大文章”
2021-02-22 17: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四川通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下足“绣花”功夫,让微小产业在农户庭院“开花”,在方寸之地结出“致富果”。

文/本刊记者 余娜

1月11日,广元市旺苍县盐河镇龙潭村寒风凛冽,但脱贫户吴代润的菌棚里却格外温暖。几年前,吴代润因病致贫,要强的他在家里总想找点事情做,“庭院经济”让他找到了致富路,“人勤地不懒,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幸福!”

在龙潭村,像吴代润一样打造“小庭院”的共有40户,村民们在规划出的前庭后院,因地制宜种植木耳、香菇、水果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特色风貌,不仅美化了家园,还产生了经济效益。

四川作为“庭院经济”的发源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发动广大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的方式,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业。如今,微小产业在农户庭院里“开花”,方寸之地结出了“致富果”。

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庭院内外种上经济作物。图/邱海鹰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

“灰天鹅适合与家禽放在一起吗?如何做好季节性流感预防?……”在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莲花石村井安塘边,村民张青碧向农技师杨洁请教灰天鹅的养殖技术。

塘内,20余只灰天鹅和一群鸭子在嬉戏。“这一批养殖了3个多月的灰天鹅已长大,可以销售了。”张青碧介绍,因为是自孵自养,按平均每只8斤、每斤40元卖出,一只要赚200元。

3年前,张青碧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后,在驻村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鼓励下,张青碧一家人搬到地方开阔、有充足水源保障的井安塘旁,建起了70平方米的养殖棚,养殖近80只灰天鹅。养殖过程中遇到困难,驻村帮扶干部都会主动上门帮她想办法、解难题,还有农技员定期前来教授养殖技术。

养殖灰天鹅,不仅让张青碧顺利脱贫,还实现了稳定增收。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引导更多贫困户像张青碧一样在房前屋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同样在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结合村民生产生活习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针对每一户贫困户制订详细帮扶规划,按“一户一策、精准施策”方式,实施“入户工程”,发展“庭院经济”,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

村民杨维明老伴儿患有心脏病,时常得去医院看病治疗,家庭经济负担重。2016年,扶贫干部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杨维明有发展养殖业的意愿,于是帮助他整理修建了100余平方米的圈舍,又申请了5万元免息小额贷款用于购入猪仔。杨维明开启了家庭养殖之路。

“我能脱贫,都是因为国家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扶。”杨维明说,“加上月初刚下的8头猪仔,现在存栏19头。我相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脱贫攻坚中,华蓥市大力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效果良好。

大园区带动小庭院

冬日闲暇时,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77岁的仲有强在自家烤火房取暖,烤火房内挂满了腊肉香肠,每次抬头,他总会面露喜色。

前些年,仲有强将山上的2亩多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猕猴桃产业后,在自家院子边栽种了200棵苍溪梨,又在后院养殖了几十只鸡鸭。“现在的日子就是好啊,我养的鸡和鸭品质好,村上的扶贫干部主动帮我销售,价格还比市场上高。”

近年来,苍溪县推行“大园区+小庭院”经济,在县级层面推动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因地制宜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结合全县主导产业,以“大园区带动小庭院”的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位于苍溪县北部的五龙镇玉顶村海拔高,地理条件差,如何发展种植业?“村里统一架杆架线购苗,村民只需要做好管护工作,技术由村农技员统一指导,村里帮忙找销路,让大家有产业长效增收。”玉顶村村干部介绍,有了这些保障,玉顶村196户都种了猕猴桃。脱贫户刘吉友在家门前种了5亩多猕猴桃,去年初挂果就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

推开旺苍县化龙乡石川村村民杜光国家的大门,满眼碧绿苍翠。“‘庭院经济’真是好,不仅能创收,还能美化环境。”杜光国望着满院喜人景象,眼睛眯成一道缝。

杜光国是石川村六组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猕猴桃产业,2017年一举摘下“穷帽”。随着猕猴桃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杜光国又将家中3亩土地种上猕猴桃树。“这几年积累了种植技术,加上猕猴桃品质好,卖得上价,刚一挂果就被商家预定了。”杜光国说,去年他家收入又因种植猕猴桃增加了2万多元。

在脱贫攻坚中广元市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大产业园+小示范园+特色微庭园”大小微联动、长中短结合的“三园联动”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户户有微庭园、村村有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为发展新时代富民乡村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党员示范带动发展

2016年,雅安市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党员熊德鑫辞职回乡发展中药材产业,成立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带动30余户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房顶、院坝等空闲处种植重楼、白芨、石斛等中药材,开启中药材“庭院”种植模式。

随着入社群众不断增加,永和乡党委指导熊德鑫成立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并推选熊德鑫担任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后,熊德鑫积极探索提高中药材附加值的有效途径。2018年,在有关部门和川农大专家的指导下,熊德鑫将中药材的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创新发展成现有的“庭院经济”盆景模式,原来白芨卖50元一斤,通过设计成盆景可卖到200元一盆,做到了既可食用又可观赏,不仅提升了价值,还增加了收入。

旺苍县双汇镇大坪中药材种植大户赵传志正在组织村民在庭院里挖大黄。图/康勇

通过熊德鑫的示范带动,永和乡现有82户农户开展庭院中药材种植,2020年户均增收2400余元。脱贫户熊宗军不仅在房前的院坝内专门开辟出40多平方米的土地种植中药材还在屋后的地里种了一片中药材,连楼房阳台上的花盆里,也种植着中药材……脱贫后,熊宗军家实现持续增收,“熊家庭院”成为大林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示范户。目前,盆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大林村当前最美的风景。

石棉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庭院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深入实施“产业党建”行动,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辅导和培训。同时,搜集、掌握和传递各种致富信息,发展“订单农业”和电子商务,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贫困群众缺技术、销售难的问题。

如今,四川各地通过在“小庭院”上做“大文章”,逐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更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农家庭院的方寸之地,释放着乡村振兴新活力。(责编/刘艳梅)
编辑:房悦姮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