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高质量开启组织工作新征程
2021-01-25 17:3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眉组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锚定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四五”开局起步,组织工作要乘势而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保证正确方向、强化发展支撑、夯实基层基础,高质量开启组织工作新征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深化党建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写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新发展阶段的组织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党组)自身建设,提高各级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强化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加强政治建设,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青年一代思想根基,注重党员干部政治历练和党性锤炼,建设政治坚强的领导班子、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三是发挥组织优势,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全面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凝聚全市各方面力量,投身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建设。

提升适应发展能力素质,建设执政骨干队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立足未来五年排好队,着眼十五年布好局,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一是聚焦事业、服务发展配强班子。聚焦市委“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战略目标和“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城市区域发展战略,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结合今年市县乡集中换届,注重选配经过实践检验、具备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干部。二是聚焦主业、面向未来建强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开放前沿、乡镇基层、园区新区、基层治理、项目促进、应急维稳等六个一线的“闯将”;大力选拔有开放发展理念、有项目落实能力、有经济金融规划等专业背景的“干将”;大力选拔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猛将”,建强党校主阵地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是锚定目标、梯次培养后备力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建立调研发现、动态管理、实践锻炼、适时使用的工作机制,梯次培养储备一批谋划发展有“路子”、推动建设有“刷子”、破解难题有“法子”的优秀年轻干部,持续提供后备力量支撑。

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全域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一是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小区)、聚居点(楼栋)五级党组织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加强党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二是着力强化政治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健全议事决策、矛盾调处、社会参与等治理机制,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有“魂”、有序、有力、有效。三是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培育群众组织、经济组织,拓宽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路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格局。四是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让“物理变化”产生“化学反应”,引入市场化机制、运用社会化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和治理活力。

聚焦产业项目集聚人才,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推动人才优先战略与全市发展战略同频、人才创新创造与高质量发展互动、人才服务水平与城市治理能级适配。一是以产育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高地。聚焦全市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围绕信利光电、万华化学、高效晶硅等重大项目,依托川港合作示范园、天府新区、东部新城等开放合作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技能人才、扶植一批乡土人才,加速人才资本积累,做大人才红利“增量”。二是以才兴业,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校院企地合作,跟进加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项目的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兰大伯克利研究院、川大眉山校区等人才合作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示范园,推出“才汇东坡”人才交流合作活动,以人才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集合流动,以人才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三是产才融合,推动产业人才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区、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设立2.5亿元高层次人才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发展高层次人才项目,推动形成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双螺旋”效应。(供稿单位/中共眉山市委组织部) (责编/刘艳梅)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