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宜宾市叙州区:精细分类锻造硬核队伍 灵活管理释放红色力量
2021-01-22 16:30来源:四川党建网
——宜宾市叙州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路径探析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党员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锻造硬核党员队伍,2019年11月,叙州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外出务工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特长党员、贫困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试点,探索精准有效的管理模式、措施要求和载体方式,促使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一线中释放红色力量。

聚焦标靶,在精准分类上做细

坚持问题导向,改变按系统、按领域分类的传统定势思维,不搞“一个漏斗向下”,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党员所处的领域、岗位、地域、单位、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将农村党员分为外出务工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特长党员、贫困党员四个类别。

外出务工党员,即组织关系隶属叙州区内党组织,连续外出宜宾市达六个月以上的党员。离开本村在宜宾市内务工连续2个月以上,且不能正常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党员也可纳入外出务工党员管理。重点对在宜宾市外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3031党员纳入统一管理,探索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协同管理和回引培养长效机制,实现“组织找得到人、党员挣得到钱、群众获得到利”。

年老体弱党员,即年龄在60周岁以上,劳动力减弱、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党员。重点对1348名60岁以上且体弱多病的年老体弱党员纳入统一管理,探索灵活开展组织活动的有效方式,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作用,实现“不掉队、不褪色、有所为”。

特长党员,即获得相关机构颁发(认证)技能(技术)资格(等级)证书,以及在创业致富中示范性强的农村党员。重点对1240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特长党员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特长党员党支部、接力站,把特长党员培养为带富能人。

贫困党员,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党员、低保户党员,以及因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变故)及其他意外事故等,经村党组织党员大会民主评议为困难的党员。重点对828名贫困党员(含困难党员)纳入统一管理,激发其内生动力、在致富奔康中发挥示范作用。

紧盯目标,在精细管理上求实

坚持分类施策,改变面面俱到管理方式,直指管理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在优质服务上“破难题”、在关心关爱上“做文章”、在作用发挥上“求突破”,让每一名党员都置于组织管理之下、每一名党员都能感受组织温暖、每一名党员都能发挥最大作用。

双向共管“安家”,引雁归巢“立业”。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跟进,作用难发挥、工作难安心”等管理难题,以提升服务为着力点,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协同”管理机制和回引培养长效机制。依托宜宾市和叙州区驻外办事机构、商会,在外出务工党员较为集中的深圳、北京、重庆等地组建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12个,将400余名党员纳入管理,并对接流入地党组织需求,建立“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党建共谋”的“双向协同”管理机制,为外出务工党员构筑“流动的家”。建立“党建+劳务协作”对接协调机制。发挥驻外流动党组织在就业、维权的作用,及时帮助外出务工党员群众获取就业岗位、维护正当权益、解决临时困难等,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开通“务工直通车”128班次,帮助2万余农民工外出务工,其中党员1620名。推行“线上+线下”“上门送学”“固定+流动”等方式,组织开展“乡音党课”送教活动,先后为驻深圳、成都、上海等流动党员党组织送去红色教育、招商引资等主题“乡音党课”10堂,并通过网络直播同步覆盖1.3万余名党员,其做法《四川宜宾市叙州区:“乡音党课”讲到乡亲心里》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组建外出务工党员回引服务站,以乡情乡音为纽带,通过项目吸引、精心培育、适时启用、关怀激励等方式,鼓励外出务工党员返乡发展、回村任职,近年来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村干部1085名,其中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255名,定向选拔副科级领导1名、考录事业单位人员4名。回引外出务工党员337名,兴办经营主体196个。返乡创业党员罗军舰回乡创建宜宾碧航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乡村近郊旅游,带领周边近万群众吃上“旅游饭”。

为驻外流动党组织送“乡音党课”

桑榆赋能“立标”,银龄增辉添彩。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参与组织活动难的问题,以人文关怀为重点,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鲜明年老体弱党员不掉队、不褪色、有所为的导向,组织年老体弱党员开展“话标准·谈初心”大讨论,定制党性锤炼、作用发挥和纪律规矩等,编撰《年老党员幸福歌》《银发党员“对标歌”》等快板歌谣,把年老体弱党员标准鲜明亮出来。因地制宜组建年老体弱党员党支部或党小组,为行动不便的年老体弱党员开展送学上门1204场次,开展“家门口组织活动”156场次,让年老体弱党员在学习路上不掉队。坚持“有病必访、有求必访、有难必访、亡故必访”,及时上门关心帮扶689名身患重病、遭受重大困难的老党员,免费为年老体弱党员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3100余场次。建立“党龄+年龄”补助政策,对年老体弱困难党员实施定额补助,2020年发放补助28万元。量身配制文化传承、乡村发展、基层治理套餐,鼓励年老体弱党员当好帮手、好邻居、好家长、好向导,同时充分发挥德高望重老党员群众优势、威望优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组建红色宣讲队128支、发展顾问团230支、乡村治理队110支,为乡村治理注入一支重要力量。

观音镇荷花村老党员郑阳火(右)协助处理矛盾纠纷

量体裁衣“设岗”,接力接续帮带。针对特长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问题,分类建立特长党员人才库,设置特长党员技能帮扶“接力站”,并依托“接力站”组建党组织,凝聚农村党员中的“田专家”“土秀才”,让他们的技能有“用武之地”,成为宣传政策法规的“扬声器”、促进生产发展的“领路人”、打造和谐乡村的“志愿者”。以“接力站”为载体按需设岗,特长党员根据技能类型“对号入座”,编入相应的职能岗位,领取相应帮带职责,实行“名师帮带”,由特长党员“一帮一”或“一帮多”,承担相应帮带任务,将特长技能传授给其他党员群众。重点把特长党员转化为带富能手,把普通党员培养成特长党员,把致富能手、技能群众发展成党员。柏溪街道少峨村特长员杨通海,通过“技能把关”“订单种植养殖”,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增收。引导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协调信贷资金,鼓励特长党员领办发展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技能帮扶带富构建平台。科学量化考核,以评比促进特长技能转化。实行帮扶培训积分制、帮扶培训评分制,分季度、年度评选帮扶“接力之星”,作为党员年度评议参考。最终形成“党组织将使命交给接力站,接力站把责任交给特长党员,特长党员把技能交给群众,群众把感恩交给党组织”的闭环。

柏溪街道少峨村特长党员杨通海为群众讲解茵红李修枝技术

扶志扶智治愚,输血造血提能。针对贫困党员“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示范引领作用不显的问题,采取抓“三勤”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抓小微项目巩固脱贫成效、抓互助基金突出示范引领,激发贫困党员内生动力,增强主观能动性。“三勤教育”抓引导。开展以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勤奋创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勤”教育,建立“1+4”结对帮扶机制,828名定点联系干部送计到户、农技指导培训到户、金融信贷帮助到户、帮扶党员包干到户。“小微项目”抓产业。建立贫困党员“小微项目”扶持库,重点发展本地已具规模、技术成熟、前景良好的种养殖项目53个,整合项目直补、以奖代补等4种方式提供产业发展支持,围绕党员致富需求,采取“市场双向选择”的供销模式,培育了72户产业脱贫示范户。“互助资金”抓扶持。通过开展党组织“支部众筹”活动,同步整合党内捐助、社会募捐等资金120万,建立乡镇一级的贫困党员互助基金,对发展潜力大、项目前景好的困难党员户进行重点扶持30个。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小微项目扶持、互助基金提升,全区828名贫困党员从党内无力过问,到有人经常联系慰问,再到真情真心帮助,切实让贫困党员感到了温暖、焕发了新颜。

固化成果,在常态长效上用活

坚持常态长效,跳出“为创新而创新”的窠臼,对分类管理试点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让党员管理变得更加精准,党员作用发挥更加显著,区域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制定流程,按图索骥。制定出台《叙州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指导思想、原则和分类办法,明确加强外出务工党员、贫困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特长党员的34条具体举措,在全区党组织推广运用。拍摄制作《“四式”管理叩开农村党员精准管理大门》动漫视频作为村建制调整后“一肩挑”党组织书记实务培训课件,利用电教新媒体手段,通过对党员分类管理办法的讲解,形成一套易懂易学的党员教育培训课件,推广普及该套试点管理办法,让更多的村支部书记运用掌握,指导工作。

健全链条,形成闭环。全链条系统分析研究党员队伍建设,构建精准有效的组织体系、感召体系、管理体系、先锋体系、激励体系“五大体系”建设,把试点工作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选拔一支培养一批振兴乡村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研发平台,规范运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和信息化融为一体,创新研发集标准、管理、服务、统计功能于一体的叙州区智慧党建平台,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列出“时间表”“流程图”,提醒基层党务工作者按图索骥操作,避免遗漏环节;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和偏差及时纠正,确保工作质量。对全区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判断全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组成和变化情况、基层组织的党员组成情况、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等,为建立健全精准有效工作机制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参考和决策依据。(供稿单位:叙州区委组织部)
编辑:房悦姮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